大跨度钢管桁架屋盖整体提升施工技术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8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大跨结构常见结构形式及特点 | 第10-12页 |
| ·拱结构 | 第10页 |
| ·桁架结构 | 第10-11页 |
| ·壳体结构 | 第11页 |
| ·悬索结构 | 第11页 |
| ·充气结构 | 第11-12页 |
| ·大跨度钢结构常用施工方法 | 第12-16页 |
| ·大跨度钢结构常用安装方法及适用范围 | 第12-14页 |
| ·钢结构安装工艺 | 第14-16页 |
| ·整体提升技术的应用现状 | 第16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 2 管桁架构造与节点分析 | 第18-44页 |
| ·桁架结构 | 第18-21页 |
| ·桁架结构原理 | 第18页 |
| ·桁架类别 | 第18-19页 |
| ·管桁架的发展和应用 | 第19-21页 |
| ·管桁架的构造 | 第21-33页 |
| ·管桁架的材料 | 第21-22页 |
| ·连接 | 第22-29页 |
| ·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 | 第29-33页 |
| ·直接焊接相贯节点 | 第33-40页 |
| ·相贯节点的实验研究 | 第33-35页 |
| ·相贯节点的焊接 | 第35-38页 |
| ·相贯节点焊接缺陷的补强 | 第38-40页 |
| ·管桁架节点的有限元分析 | 第40-44页 |
| ·ANSYS 有限元分析软件介绍 | 第40-41页 |
| ·ANSYS 分析的一般步骤 | 第41页 |
| ·管桁架节点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1-44页 |
| 3 整体提升原理 | 第44-52页 |
| ·概述 | 第44-45页 |
| ·整体提升原理 | 第45-50页 |
| ·整体提升原理 | 第46-47页 |
| ·提升系统组成 | 第47-50页 |
| ·整体提升系统的布置 | 第50-52页 |
| ·提升吊点总体布置 | 第50页 |
| ·提升油缸的布置 | 第50页 |
| ·液压泵站的布置 | 第50页 |
|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布置 | 第50-52页 |
| 4 管桁架整体提升施工 | 第52-70页 |
| ·管桁架的施工 | 第52-56页 |
| ·管桁架的制作 | 第52页 |
| ·拼装 | 第52-56页 |
| ·钢结构整体吊装方案 | 第56-59页 |
| ·钢结构安装机械 | 第56-57页 |
| ·多机抬吊 | 第57-58页 |
| ·独脚拔杆吊升 | 第58-59页 |
| ·提(爬)升法 | 第59页 |
| ·胎架 | 第59-62页 |
| ·胎架的组成形式 | 第59-61页 |
| ·胎架的设计计算 | 第61-62页 |
| ·计算机控制液压整体提升的同步控制 | 第62-64页 |
| ·整体提升同步控制系统的组成 | 第62-63页 |
| ·提升油缸动作同步 | 第63页 |
| ·提升吊点位置同步 | 第63-64页 |
| ·整体提升施工监测 | 第64-70页 |
| ·应力应变监测方法 | 第64-65页 |
| ·监测方案的确定 | 第65页 |
| ·整体提升施工监测实例 | 第65-70页 |
| 5 工程实例 | 第70-94页 |
| ·工程概况 | 第70-72页 |
| ·工程简介 | 第70-71页 |
| ·施工方案的比较选择 | 第71-72页 |
| ·管桁架制作 | 第72-73页 |
| ·材料检测 | 第72页 |
| ·图纸准备 | 第72页 |
| ·管桁架加工 | 第72-73页 |
| ·管桁架现场拼装 | 第73-75页 |
| ·胎架制作 | 第73页 |
| ·管桁架拼装 | 第73-74页 |
| ·焊接质量检查 | 第74页 |
| ·拼装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 第74-75页 |
| ·管桁架整体提升 | 第75-77页 |
| ·液压同步提升系统配置 | 第75-77页 |
| ·液压同步提升控制策略 | 第77页 |
| ·提升工况分析 | 第77-92页 |
| ·提升阶段管桁架的杆件内力分析 | 第78-79页 |
| ·提升阶段管桁架的变形分析 | 第79-83页 |
| ·提升平台设置与反力值计算 | 第83-92页 |
| ·整体提升施工实施 | 第92-94页 |
| ·提升准备工作 | 第92页 |
| ·试提升 | 第92页 |
| ·正式提升 | 第92-93页 |
| ·结构就位固定 | 第93页 |
| ·提升过程中的保证措施 | 第93-94页 |
| 6 结论 | 第94-96页 |
| 致谢 | 第96-97页 |
| 参考文献 | 第97-100页 |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