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诉讼证明标准的概念廓清 | 第11-16页 |
(一) 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二) 概念辨析 | 第13-16页 |
(三) 小结 | 第16页 |
二、诉讼证明标准的法律真实论质疑 | 第16-22页 |
(一) 法律真实论混淆了法律规范的功能 | 第17-18页 |
1. 法律只具备价值判断功能 | 第17页 |
2. 法律真实论夸大了事实的法律许可性 | 第17-18页 |
(二) 法律真实论片面地理解了程序与实体的关系 | 第18-19页 |
(三) 法律真实论曲解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 第19-20页 |
1. 传统客观真实论者机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 第19-20页 |
2. 法律真实论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曲解 | 第20页 |
(四) 法律真实论指导司法实践的危害 | 第20-22页 |
1. 勤勉尽责意识的消退 | 第20页 |
2. 不利于“疑罪从无”和证明责任分配观念的树立 | 第20-22页 |
三、诉讼证明标准的科学构建 | 第22-35页 |
(一) 诉讼证明标准的历史考察 | 第22-27页 |
1. 神示证据制度时代的诉讼证明标准 | 第22-24页 |
2. 法定证据制度时代的诉讼证明标准 | 第24页 |
3. 自由心证证据制度时代的证明标准 | 第24-25页 |
4. “证据确凿”在制度上的确立 | 第25页 |
5. 小结:各种证据制度下证明标准的一致性 | 第25-27页 |
(二) 诉讼证明标准的本质要求:要件事实“证据确凿” | 第27-28页 |
1. “事实”的确定:实体法律规范下的要件事实 | 第27-28页 |
2. 要件事实“证据确凿”的涵义 | 第28页 |
(三) 诉讼证明标准的一般规律:一元制 | 第28-32页 |
1. 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的纠纷性质差异不应成为多元制的理由 | 第28-29页 |
2. 效率论不应成为多元制的理由 | 第29-30页 |
3. 刑民责任差异不是事实认定的不同标准而导致 | 第30-31页 |
4. 民事诉讼“莫须有”批判 | 第31-32页 |
(四) 实体法律规范下要件事实真伪不明的出路 | 第32-33页 |
1. 刑事诉讼领域的疑罪从无 | 第32页 |
2. 民事诉讼领域的证明责任 | 第32-33页 |
(五) 在诉讼模式上保障证明标准的实现 | 第33-35页 |
结语: 历史中的人与历史中的案件 | 第35-36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