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7-13页 |
一、野生大豆的形态特征及分布 | 第7页 |
二、野生大豆研究进展 | 第7-8页 |
三、初生维管系统根茎过渡区的主要理论 | 第8-11页 |
四、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3-15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13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13-15页 |
(一) 取材与固定 | 第13页 |
(二) 脱水 | 第13页 |
(三) 透明 | 第13页 |
(四) 浸蜡 | 第13页 |
(五) 包埋 | 第13页 |
(六) 切片 | 第13页 |
(七) 粘片 | 第13页 |
(八) 脱蜡和染色 | 第13-14页 |
(九) 封片 | 第14页 |
(十) 镜检并照相 | 第14-15页 |
结果 | 第15-17页 |
一、子叶节区结构 | 第15页 |
(一) 子叶节区下部 | 第15页 |
(二) 子叶节区中部 | 第15页 |
(三) 子叶节区上部 | 第15页 |
二、上胚轴—苗区 | 第15-16页 |
三、下胚轴—根区 | 第16-17页 |
图版及说明 | 第17-22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22-24页 |
一、 野生大豆幼苗子叶节区直径 | 第22页 |
二、 初生维管系统的连接 | 第22页 |
三、 子叶节区类型 | 第22-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7页 |
致谢 | 第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