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

乔纳森·多利莫尔的政治文化文学批评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第1-13页
ABSTRACT第13-19页
导论第19-38页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现状第19-23页
  (一) 研究对象:多利莫尔其人其事第19-21页
  (二) 研究现状第21-23页
 二、基本概念与研究视角第23-32页
  (一) 基本概念:什么是“政治文化”?第23-28页
  (二) 研究视角第28-32页
 三、研究意义和创新之处第32-38页
  (一) 研究意义第32-36页
  (二) 创新之处第36-38页
第一章 多利莫尔文学批评思想的政治文化语境第38-68页
 第一节 贫穷·反叛的社会历史背景第38-43页
 第二节 理论的传承与发展第43-68页
  一、当代政治文化研究的借鉴与革新第44-52页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评理论的吸收与发展第52-60页
  三、英国本土文化批评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第60-68页
第二章 多利莫尔“政治文化”的文学史观第68-101页
 第一节 历史观与文学的历史维度第68-80页
  一、宗教历史主义批评第69-72页
  二、黑格尔历史哲学批评第72-75页
  三、进化历史主义批评第75-77页
  四、历史的“反思”与“改造”第77-80页
 第二节 文学与历史的互动第80-96页
  一、政治文化视野下的“文本”论第81-90页
  二、“互文性”批评第90-96页
 第三节 “互文”的政治释析第96-101页
第三章 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批评第101-135页
 第一节 意识形态:复杂的话语体系第101-121页
  一、争论与反思第101-105页
  二、意识形态与权力第105-108页
  三、意识形态与文化第108-119页
  四、意识形态与合法性第119-121页
 第二节 文学的意识形态性批评第121-135页
  一、“复合”与“冲突”:文学的建构性第121-125页
  二、“虚构”与“毁灭”:文学文本的意识形态性第125-127页
  三、“颠覆”与“遏制”:文学文本的意识形态功能第127-135页
第四章 主体性与“政治文化”结构第135-154页
 第一节 “主体性”争论:“本原主义”与“去中心论”第135-140页
  一、“本原主义”的内在张力第135-139页
  二、福柯与“去中心论”第139-140页
 第二节 政治文化视野下的主体建构第140-154页
  一、主体与“政治文化”第141-146页
  二、主体与文学生产第146-154页
结语: 多利莫尔政治文化批评与文学批评的发展趋势第154-160页
参考文献第160-174页
致谢第174-17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75-176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76页

论文共1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包头市大气环境容量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中国新时期文学理论言说者的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