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竹论文

喀斯特植物小蓬竹无性系种群生态学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导论第8-23页
 1、国内外竹类无性系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第8-18页
   ·无性系植物种群生态学的研究进展第8-11页
   ·竹类无性系种群生态学的研究现状第11-18页
     ·竹类无性系种群增长第11-12页
     ·竹类无性系种群数量和年龄结构动态第12-13页
     ·竹类无性系生长格局第13-14页
     ·竹类无性系种群的形态可塑性第14-15页
     ·竹类无性系种群生理整合作用第15页
     ·竹类无性系种群的生态对策第15-17页
     ·竹类无性系种群的构件理论第17-18页
 2. 喀斯特生态研究第18-20页
 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地概况第20-22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0页
   ·研究地自然概况第20-22页
 4. 研究技术路线第22-23页
第二章 小篷竹无性系种群生长发育规律研究第23-29页
 1. 研究方法第23页
 2. 结果分析第23-28页
   ·出笋规律第23-24页
   ·成竹规律第24-27页
     ·成竹数和成竹率的变化第24页
     ·竹笋成竹高度的变化第24-25页
     ·小篷竹地径生长规律第25页
     ·小篷竹竹笋一幼竹高生长规律第25-27页
   ·退笋规律第27-28页
     ·退笋数量变化规律第27页
     ·退笋高度的变化第27-28页
     ·退笋率的变化第28页
     ·退笋原因第28页
 3. 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小蓬竹无性系种群构件研究第29-36页
 1. 研究方法第29页
 2.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29-34页
   ·小蓬竹分株年龄的确定第29-30页
   ·不同生境小蓬竹无性系种群构件研究第30-33页
     ·不同生境枝构件比较第30-33页
     ·不同生境叶构件比较第33页
   ·不同年龄枝构件研究第33-34页
 3. 小结第34-36页
第四章 小蓬竹地上部分生物量及种群结构研究第36-44页
 1. 研究方法第36页
 2. 结果分析第36-42页
   ·小蓬竹无性系种群各年龄地上部分生物量第36-38页
   ·小蓬竹无性系种群不同年龄分段生物量的分布特征第38-39页
   ·不同生境小蓬竹无性系分株含水率第39页
   ·小蓬竹种群年龄结构第39-40页
   ·小蓬竹种群径级结构第40-41页
   ·小蓬竹种群的高度级结构第41-42页
 3、小结第42-44页
第五章 小蓬竹无性系种群分布格局研究第44-48页
 1. 研究方法第44页
 2. 研究结果第44-47页
   ·小蓬竹无性系种群分布格局的类型及动态变化第44-46页
   ·小蓬竹无性系种群克隆生长型的趋势分析第46-47页
 3. 小结第47-48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48-51页
   ·主要结论第48-49页
   ·讨论与问题第49-51页
致谢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附录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约束优化模松弛QP子问题与线性方程组相结合的一个强次可行方向法
下一篇:广州白云山风景区阔叶植物叶片中的多环芳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