钣金切割CAD/CAM系统研究与开发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6页 |
| ·课题的概况 | 第10-12页 |
| ·课题的来源 | 第10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2页 |
| ·与课题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第12-15页 |
| ·CAD/CAM 的集成化 | 第12-13页 |
| ·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 | 第13-14页 |
| ·参数化设计 | 第14-15页 |
| ·现代切割工艺技术 | 第1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 2 系统的总体设计及其数据结构 | 第16-25页 |
| ·引言 | 第16页 |
| ·系统功能模型建立及模块划分 | 第16-20页 |
| ·系统功能模型 | 第16-17页 |
| ·系统总体结构 | 第17-18页 |
| ·系统功能模块 | 第18-19页 |
| ·系统功能模块接口设计 | 第19-20页 |
| ·系统的数据结构 | 第20-24页 |
| ·产品数据信息的定义 | 第20-21页 |
| ·面向对象的数据结构 | 第21-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3 二维参数化图库的建立 | 第25-35页 |
| ·引言 | 第25页 |
| ·参数化设计方法 | 第25-30页 |
| ·传统CAD 绘图技术及其缺陷 | 第25-26页 |
| ·参数化设计概述 | 第26-28页 |
| ·参数化设计的原理 | 第28-29页 |
| ·参数化设计的基本方法 | 第29-30页 |
| ·系统参数化图库的设计 | 第30-34页 |
| ·系统参数化图库设计的流程 | 第30页 |
| ·基本输入模块的设计 | 第30-32页 |
| ·约束的建立与求解 | 第32-34页 |
| ·标准零件的实例化 | 第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4 钣金切割工艺技术研究 | 第35-58页 |
| ·钣金相关切割工艺概述 | 第35-36页 |
| ·共边切割 | 第36-44页 |
| ·共边切割中的割缝补偿技术 | 第36-41页 |
| ·共边切割的实现 | 第41-43页 |
| ·规则均布零件的共边切割 | 第43-44页 |
| ·切割搭桥 | 第44页 |
| ·轨迹连割 | 第44-50页 |
| ·轨迹连割的意义 | 第44-45页 |
| ·轨迹自动连割的具体实现过程 | 第45-50页 |
| ·单个零件切割路径的优化 | 第50-57页 |
| ·切割路径问题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1-53页 |
| ·打孔点的选择 | 第53-54页 |
| ·基于蚁群算法的路径优化 | 第54-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5 NC 自动编程及其后置处理 | 第58-73页 |
| ·引言 | 第58页 |
| ·NC 代码自动生成原理 | 第58-65页 |
| ·一般数控自动编程概述 | 第58-61页 |
| ·基于面向对象的数控代码生成原理 | 第61-63页 |
| ·自动编程模块结构 | 第63-65页 |
| ·基于中间文件的自动编程后置处理 | 第65-72页 |
| ·三种不同数控系统的NC 代码比较 | 第65-66页 |
| ·中间代码的生成 | 第66-69页 |
| ·后置处理过程 | 第69-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6 系统运行实例 | 第73-79页 |
| ·引言 | 第73页 |
| ·系统主界面 | 第73-74页 |
| ·零件数据库建立和管理模块 | 第74-76页 |
| ·相关切割工艺的实施 | 第76-77页 |
| ·NC 自动编程后置处理 | 第77-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7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 ·全文总结 | 第79-80页 |
| ·研究展望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