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gel法氧化镍薄膜的制备和性能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电致变色材料的分类 | 第10-16页 |
·无机电致变色材料 | 第11-13页 |
·有机电致变色材料 | 第13-14页 |
·电致变色的机理 | 第14-16页 |
·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16-19页 |
·电致变色器件的基本结构 | 第16-17页 |
·各层膜的功能 | 第17-18页 |
·电致变色器件的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其它结构 | 第19页 |
·电致变色的应用及其前景 | 第19-22页 |
·电致变色灵巧窗 | 第20页 |
·电致变色显示器件 | 第20页 |
·无眩反光镜 | 第20-21页 |
·电色储存器件 | 第21页 |
·其它方面的应用 | 第21-22页 |
·溶胶—凝胶法制备薄膜的工艺特点 | 第22页 |
·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镍薄膜的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本课题的提出、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4-26页 |
第2章 氧化镍薄膜的制备与表征 | 第26-34页 |
·溶胶—凝胶浸镀法的基本原理 | 第26页 |
·实验设备 | 第26-27页 |
·实验步骤 | 第27-29页 |
·溶胶的配制 | 第27页 |
·基片的清洗 | 第27页 |
·薄膜的形成和干燥 | 第27-28页 |
·薄膜的热处理 | 第28-29页 |
·薄膜的表征方法 | 第29-34页 |
·薄膜的性能表征 | 第29-31页 |
·薄膜的结构表征 | 第31-34页 |
第3章 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镍薄膜及其成膜性能 | 第34-39页 |
·前驱物及前驱液的选择 | 第34页 |
·溶胶浓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添加剂的影响 | 第35-36页 |
·溶胶陈化时间的影响 | 第36-37页 |
·镀膜层数的影响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氧化镍薄膜的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 第39-64页 |
·热处理温度对氧化镍薄膜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39-43页 |
·凝胶粉末的差热分析 | 第39-40页 |
·凝胶粉末的X衍射分析 | 第40-41页 |
·凝胶粉末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41-42页 |
·薄膜扫描电镜分析 | 第42-43页 |
·影响氧化镍薄膜电致变色性能的因素 | 第43-53页 |
·溶胶浓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热处理温度的影响 | 第44-49页 |
·保温时间的影响 | 第49-51页 |
·镀膜层数的影响 | 第51-52页 |
·电解质的影响 | 第52-53页 |
·氧化镍薄膜的电化学特性 | 第53-58页 |
·薄膜的电活化特性 | 第53-55页 |
·电极反应特点 | 第55-56页 |
·电致变色循环伏安曲线 | 第56-58页 |
·薄膜的电流响应时间、记忆存储能力和循环寿命 | 第58-60页 |
·电流响应时间 | 第58页 |
·开路记忆能力 | 第58-59页 |
·循环寿命 | 第59-60页 |
·氧化镍电致变色机理的研究 | 第60-64页 |
·氧化镍薄膜的变色机理 | 第60页 |
·氧化镍薄膜的成分特征 | 第60-62页 |
·氧化镍薄膜的形貌特征 | 第62-63页 |
·氧化镍薄膜着色/漂白态的扫描电镜分析 | 第63-64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