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9页 |
| 1. 荧光蛋白发现的历史及种类 | 第10-11页 |
| 2. 荧光蛋白激发荧光机理 | 第11-12页 |
| 3. 荧光蛋白作为生物标记的广泛应用 | 第12-13页 |
| 4. 荧光蛋白标记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13-16页 |
| 5. 构建获得荧光蛋白标记细胞常用的技术手段 | 第16-17页 |
| 6. 希瓦氏菌特点及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 第2章 利用转座质粒plasposon构建荧光标记的脱色希瓦氏菌 | 第19-3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6页 |
| ·菌株和质粒 | 第19-20页 |
| ·培养基、试剂和仪器 | 第20-23页 |
| ·实验方法 | 第23-26页 |
| ·结果 | 第26-31页 |
| ·含有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自杀质粒的构建 | 第26-27页 |
| ·荧光蛋白重组希瓦氏菌株的筛选 | 第27-29页 |
| ·重组希瓦氏菌的荧光蛋白非变性凝胶电泳 | 第29-30页 |
| ·PCR产物测序结果与eyfp基因定位 | 第30-31页 |
| ·讨论 | 第31-32页 |
| 第3章 通过同源重组构建荧光蛋白标记的脱色希瓦氏菌 | 第32-45页 |
| ·材料 | 第32-33页 |
| ·菌株和质粒 | 第32-33页 |
| ·试剂、酶和培养基 | 第33页 |
| ·仪器 | 第33页 |
| ·方法 | 第33-37页 |
| ·DNA操作 | 第33-36页 |
| ·电击转化 | 第36-37页 |
| ·重组子筛选与验证 | 第37页 |
| ·实验结果 | 第37-43页 |
| ·DNA重组 | 第37-39页 |
| ·重组片段的克隆与鉴定 | 第39-40页 |
| ·电转化 | 第40-41页 |
| ·重组子筛选和鉴定 | 第41-43页 |
| ·讨论 | 第43-45页 |
| 第4章 结论 | 第45-47页 |
| 1 利用自杀质粒plasposon构建了荧光标记的脱色希瓦氏菌S12-40 | 第45页 |
| 2 构建了一个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荧光蛋白的质粒pEYFP-SP | 第45页 |
| 3 通过同源重组构建了表达荧光蛋白的基因工程菌S12-SF | 第45-46页 |
| 4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