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7页 |
前言 | 第7-9页 |
一、都市小说创作的契机:空间环境背景和文化心理背景 | 第9-15页 |
(一) 离乡进城的选择——从湘西到北京 | 第9-10页 |
(二) 都市生活的窘困——面临生存的危机 | 第10-11页 |
(三) 都市文化的强烈冲击——文化自卑的形成 | 第11-12页 |
(四) 站在都市文化的对面——重拾的文化自信 | 第12-15页 |
二、都市小说创作的生命周期 | 第15-20页 |
(一) 初期:北京期间的直觉印象和郁闷发泄(1923——1927) | 第15-16页 |
(二) 发展期:上海期间的现实主义和文化立场的确立(1928——1931) | 第16-17页 |
(三) 成熟期:青岛和北京期间的创作(1931——1938)——大海淘深了生命 | 第17-18页 |
(四) 停滞期:昆明时期的创作(1938——1948)——无路的尴尬 | 第18-20页 |
三、都市小说文本中反都市文化的情感走向 | 第20-31页 |
(一) “镜中的影像”——决然的反都市文化情感 | 第20-26页 |
(二) “进城”和“去乡”的无奈——温和的无情 | 第26-28页 |
(三) 超越泥沼的挣扎——都市女性的选择 | 第28-31页 |
四、都市小说创作的文化价值思考 | 第31-36页 |
(一) 都市文化的反思 | 第31-33页 |
(二) 都市文化的超越 | 第33-36页 |
结语:沈从文都市小说创作的局限 | 第36-39页 |
(一) 历史理性的缺失 | 第36-37页 |
(二) 都市文本的技巧局限 | 第37-39页 |
注释 | 第39-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45-48页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48-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