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万毕术》之“夏造冰”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淮南万毕术》的写作背景 | 第13-21页 |
·《淮南万毕术》作者介绍 | 第13-15页 |
·《淮南万毕术》的时代背景 | 第15-18页 |
·社会经济背景 | 第15-16页 |
·政治背景 | 第16-17页 |
·学术背景 | 第17-18页 |
·《淮南万毕术》和《淮南子》简介 | 第18-21页 |
第三章 《淮南万毕术》之“夏造冰”研究 | 第21-35页 |
·有关“夏造冰”的记载 | 第21-22页 |
·关于“夏造冰”是否成功之争议 | 第22-28页 |
·洪震寰的研究 | 第22页 |
·李志超和赵虹君的研究 | 第22-24页 |
·厚宇德的研究 | 第24-25页 |
·康辉及柯资能的研究 | 第25-28页 |
·“夏造冰”新探 | 第28-31页 |
·重新探讨“夏造冰”的原因 | 第28-29页 |
·“夏造冰”的制冰原理及条件 | 第29-31页 |
·对“夏造冰”的定量理论计算及定性模拟试验 | 第31-33页 |
·定量理论计算 | 第31-32页 |
·定性模拟实验 | 第32-33页 |
·对“夏造冰”的几点补充思考 | 第33-35页 |
·关于造冰时间 | 第33-34页 |
·关于造冰条件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附记:关于“夏造冰”与厚宇德商榷 | 第36-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