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高可用性空中交通管制系统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绪论 | 第7-11页 |
| ·课题背景 | 第7-9页 |
| ·论文背景 | 第7-8页 |
| ·课题内容和作用 | 第8-9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9-11页 |
| ·论文的工作介绍 | 第9页 |
| ·国内外的发展状态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本论文的章节内容介绍 | 第10-11页 |
| 2 高可用性系统的介绍 | 第11-13页 |
| 3 空管系统高可用性方案设计 | 第13-28页 |
| ·系统概述 | 第13页 |
| ·总体设计 | 第13-18页 |
| ·系统总体结构配置 | 第13-15页 |
| ·系统硬件配置项 | 第15页 |
| ·外部设备 | 第15-16页 |
| ·前置处理机 | 第16页 |
| ·中心处理设备 | 第16页 |
| ·管制员工作站 | 第16-18页 |
| ·系统监控席(SMP) | 第18页 |
| ·记录/重演设备(DRF) | 第18页 |
| ·语音通信控制设备(VCCS) | 第18页 |
| ·冗余性设计 | 第18-20页 |
| ·双机冗余设计 | 第19页 |
| ·双网冗余设计 | 第19-20页 |
| ·一致性设计 | 第20-21页 |
| ·可靠性、可维护性及可用度设计 | 第21-28页 |
| ·可靠性设计原则 | 第21-22页 |
| ·可靠性设计措施 | 第22-23页 |
| ·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 第23-25页 |
| ·系统可靠性评价 | 第25-28页 |
| 4 故障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实现 | 第28-41页 |
| ·概述 | 第28页 |
| ·负载均衡技术的设计 | 第28-31页 |
| ·设计模型 | 第28-29页 |
| ·实际应用 | 第29-31页 |
| ·故障侦知技术 | 第31-32页 |
| ·设计模型 | 第31页 |
| ·实际应用 | 第31-32页 |
| ·故障转移和故障恢复技术 | 第32-34页 |
| ·设计模型 | 第32-33页 |
| ·实际应用 | 第33-34页 |
| ·自动诊断技术 | 第34-36页 |
| ·设计模型 | 第34-35页 |
| ·实际应用 | 第35-36页 |
| ·回溯重启技术 | 第36-38页 |
| ·设计模型 | 第36-37页 |
| ·实际应用 | 第37-38页 |
| ·可回退系统技术 | 第38-41页 |
| ·设计模型 | 第38-40页 |
| ·实际应用 | 第40-41页 |
| 5 容灾技术的设计与实现 | 第41-46页 |
| ·概述 | 第41页 |
| ·离线式容灾 | 第41-43页 |
| ·主要实现方案 | 第42页 |
| ·方案的实现 | 第42-43页 |
| ·在线式容灾 | 第43-46页 |
| ·主要实现方案 | 第43-44页 |
| ·方案的实现 | 第44-46页 |
| 6 结论和建议 | 第46-47页 |
| 7 致谢 | 第47-48页 |
| 8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