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水溶性有机物对多环芳烃环境行为的影响 | 第12-34页 |
1 前言 | 第12-14页 |
2 环境中PAHs的来源及性质 | 第14-20页 |
·PAHs的来源和基本性质 | 第14-16页 |
·PAHs在环境中的行为 | 第16-20页 |
·大气中的PAHs | 第16页 |
·水体与沉积物中的PAHs | 第16-17页 |
·土壤中PAHs的环境行为 | 第17-20页 |
3 土壤中DOM的来源和性质 | 第20-22页 |
·土壤中DOM来源组成 | 第20-21页 |
·DOM在土壤中的行为 | 第21-22页 |
4 DOM对土壤中PAHs环境行为的影响 | 第22-25页 |
·DOM与PAHs结合机理 | 第22-23页 |
·DOM对PAHs吸附-解吸的影响 | 第23-24页 |
·DOM对PAHs在土壤中迁移的影响 | 第24页 |
·DOM对PAHs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 第24-25页 |
5 展望 | 第25页 |
6 本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25-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4页 |
第二章 水溶性有机物对土壤吸附-解吸菲的影响 | 第34-45页 |
1 前言 | 第34-3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供试材料 | 第35页 |
·土壤 | 第35页 |
·试剂 | 第35页 |
·供试物料 | 第35页 |
·试验方法 | 第35-36页 |
·Phe分析方法 | 第35页 |
·有机物料中水溶性有机物(DOM)的提取 | 第35页 |
·吸附平衡试验 | 第35-36页 |
·不同DOM浓度对土壤Phe吸附量的影响 | 第36页 |
·一定浓度DOM对土壤Phe吸附等温线的影响 | 第36页 |
·DOM对土壤中Phe解吸的影响 | 第36页 |
·统计分析 | 第36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2页 |
·Phe的吸附速率 | 第36-37页 |
·不同DOM及浓度对土壤吸附Phe的影响 | 第37-40页 |
·不同来源DOM对Phe吸附等温线的影响 | 第40-41页 |
·不同来源DOM对土壤中Phe解吸的影响 | 第41-42页 |
4 结论 | 第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第三章 水溶性有机物对菲污染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45-53页 |
1 前言 | 第45-4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6-47页 |
·供试材料 | 第46页 |
·土壤 | 第46页 |
·供试物料 | 第46页 |
·试剂 | 第46页 |
·试验方法 | 第46页 |
·有机物料中水溶性有机物(DOM)的提取 | 第46页 |
·土样处理与试验处理设计 | 第46页 |
·分析方法 | 第46-47页 |
·数据处理 | 第47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1页 |
·添加污染物处理与对照之间的比较 | 第47-48页 |
·添加污染物后土壤DOC变化趋势 | 第48页 |
·添加Phe和DOM后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 第48-50页 |
·添加Phe和DOM后对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添加Phe和DOM后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 第51页 |
4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土培条件下水溶性有机物对小麦吸收菲的影响及其效应研究 | 第53-64页 |
1 前言 | 第53-5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4-56页 |
·供试材料 | 第54页 |
·试剂 | 第54页 |
·供试物料与种子 | 第54页 |
·供试土壤 | 第54页 |
·试验方法 | 第54-55页 |
·有机物料和土壤中DOM的提取 | 第54页 |
·污染土壤的制备与试验设计 | 第54-55页 |
·土壤、植株水分的测定 | 第55页 |
·土壤、植株体内Phe的提取 | 第55页 |
·Phe分析方法 | 第55页 |
·数据统计 | 第55-56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56-61页 |
·小麦生物量的变化 | 第56-57页 |
·土壤pH和DOC的变化趋势 | 第57-59页 |
·施用DOM和Tween-80后土壤和植株体内Phe含量的变化 | 第59-61页 |
4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全文结论 | 第64-66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