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1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0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模式与初值介绍 | 第11-15页 |
·GRAPES中尺度模式简介 | 第11-13页 |
·GRAPES_3DVAR三维变分同化系统简介 | 第12页 |
·动力模式框架 | 第12页 |
·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 | 第12-13页 |
·程序软件设计与并行化 | 第13页 |
·本文采用的模式方案 | 第13页 |
·初值的简介 | 第13-15页 |
第三章 个例介绍和试验方案 | 第15-22页 |
·2005年7月一次致洪暴雨过程的天气背景条件分析 | 第15-21页 |
·大尺度环流形势分析 | 第15-18页 |
·各类物理场的特征分析 | 第18-21页 |
·试验方案 | 第21-22页 |
第四章 不同的初始场和 GRAPES模式预报结果之间的差异 | 第22-30页 |
·不同初始场之间的差异 | 第22-25页 |
·不同模式预报产品之间的差异 | 第25-30页 |
·不同模式预报结果的形势场之间的差异 | 第25-26页 |
·不同模式预报结果的站点要素之间的差异 | 第26-28页 |
·不同模式预报结果的降水预报之间的差异 | 第28-30页 |
第五章 不同初始场条件对 GRAPES数值预报的影响分析 | 第30-38页 |
·GRAPES模式对初始场的记忆能力 | 第30-33页 |
·不同初始场对水汽输送的影响 | 第33-34页 |
·不同初始场对GRAPES模式降水预报的影响 | 第34-38页 |
第六章 结论和讨论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38页 |
·讨论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