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7页 |
符号说明 | 第17-18页 |
前言 | 第18-20页 |
第一章 注射用银杏内酯的精制 | 第20-31页 |
一 材料与仪器 | 第20页 |
1 材料 | 第20页 |
2 仪器 | 第20页 |
二 方法与结果 | 第20-29页 |
1 注射用银杏内酯的制备 | 第20-21页 |
2 工艺流程 | 第21-26页 |
·药材的粉碎 | 第22页 |
·溶剂选择 | 第22-23页 |
·不同溶剂提取效果比较 | 第22页 |
·不同浓度乙醇提取效果比较 | 第22页 |
·提取次数与时间的影响 | 第22-23页 |
·大孔树脂吸附性能考察 | 第23-24页 |
·大孔树脂的洗脱 | 第24-25页 |
·大孔树脂的预处理 | 第24页 |
·大孔树脂柱的洗脱 | 第24-25页 |
·样品结晶 | 第25-26页 |
3 乙醇为溶媒提取银杏内酯的正交试验 | 第26-28页 |
·正交设计 | 第26页 |
·因素分析与处方优化 | 第26页 |
·试验结果 | 第26-28页 |
·数据方差分析 | 第28页 |
4 萃取次数的考察 | 第28-29页 |
三 讨论 | 第29-30页 |
四 结论 | 第30-31页 |
第二章 银杏内酯氯化钠注射液的制备 | 第31-37页 |
一 材料与仪器 | 第31页 |
1 材料 | 第31页 |
2 仪器 | 第31页 |
二 银杏内酯氯化钠注射液制备工艺 | 第31-36页 |
1 制剂处方 | 第31页 |
2 制备方法 | 第31-32页 |
·银杏内酯浓溶液(5mg/ml)的配制 | 第31页 |
·成品的制备 | 第31-32页 |
3 工艺流程图 | 第32-33页 |
4 工艺筛选 | 第33-35页 |
·银杏内酯浓溶液溶媒的选择 | 第33页 |
·pH值对银杏内酯氯化钠注射液的稳定性的影响 | 第33-34页 |
·助溶剂的选择 | 第34-35页 |
5 影响因素试验 | 第35-36页 |
三 讨论 | 第36页 |
四 结论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注射用银杏内酯的质量研究 | 第37-54页 |
一 材料与仪器 | 第37页 |
1 材料 | 第37页 |
2 仪器 | 第37页 |
二 方法与结果 | 第37-52页 |
1 样品来源 | 第37页 |
2 含量限度 | 第37页 |
3 溶解度试验 | 第37-38页 |
4 性状 | 第38页 |
5 鉴别 | 第38-39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38页 |
·供试品及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38页 |
·检查方法及结果 | 第38-39页 |
6 相关项目的检查 | 第39-42页 |
·干燥失重 | 第39页 |
·炽灼残渣 | 第39页 |
·重金属含量 | 第39页 |
·砷盐 | 第39-40页 |
·树脂 | 第40页 |
·有机溶剂残留量 | 第40-41页 |
·仪器及试剂 | 第40页 |
·条件及测定 | 第40-41页 |
·色谱条件 | 第40页 |
·溶液制备 | 第40页 |
·测定方法 | 第40-41页 |
·测定结果 | 第41页 |
·银杏酚酸类成分 | 第41-42页 |
·仪器及试剂 | 第41页 |
·条件及测定 | 第41-42页 |
·色谱条件 | 第41页 |
·溶液制备 | 第41页 |
·测定法 | 第41页 |
·说明 | 第41-42页 |
·结果 | 第42页 |
7 高效液相色谱试验 | 第42-46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2页 |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的选择 | 第42-43页 |
·样品溶解用溶剂选择 | 第42页 |
·色谱条件的选择 | 第42-43页 |
·色谱柱 | 第42页 |
·流动相 | 第42-43页 |
·检测方法 | 第43页 |
·其它 | 第43页 |
·系统适用性考察 | 第43-46页 |
·线性关系 | 第43-45页 |
·银杏内酯A | 第43-44页 |
·银杏内酯B | 第44-45页 |
·精密度考察 | 第45页 |
·重现性考察 | 第45-46页 |
·空白试验 | 第46页 |
·银杏内酯的含量测定 | 第46页 |
8 指纹图谱 | 第46-52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46页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46-47页 |
·测定方法 | 第47页 |
·仪器 | 第47页 |
·试剂 | 第47页 |
·色谱条件 | 第47页 |
·测定法 | 第47页 |
·指纹图谱及技术参数 | 第47-49页 |
·共有峰的确定 | 第47-49页 |
·非共有峰的确定 | 第49页 |
·结果分析 | 第49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49-50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50-51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51-52页 |
三 讨论 | 第52页 |
四 结论 | 第52-54页 |
第四章 银杏内酯氯化钠注射液进行质量研究 | 第54-74页 |
一 材料与仪器 | 第54页 |
1 材料 | 第54页 |
2 仪器 | 第54页 |
二 方法与结果 | 第54-71页 |
1 样品及对照品 | 第54页 |
2 含量限度 | 第54页 |
3 性状 | 第54-55页 |
4 鉴别 | 第55页 |
5 检查 | 第55-60页 |
·pH值 | 第55页 |
·溶液的颜色 | 第55页 |
·澄明度 | 第55-56页 |
·装量 | 第56页 |
·无菌检查 | 第56页 |
·热原 | 第56-58页 |
·有关物质 | 第58-60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58页 |
·主要色谱条件 | 第58页 |
·银杏内酯空白辅料和溶剂图谱 | 第58页 |
·银杏内酯最低检出量 | 第58页 |
·银杏内酯A最低检出量 | 第58页 |
·银杏内酯B最低检出量 | 第58页 |
·有关物质的检查法 | 第58-59页 |
·有关物质检查结果 | 第59页 |
·降解产物 | 第59页 |
·其它项目 | 第59-60页 |
·重金属 | 第60页 |
·砷盐 | 第60页 |
6 含量测定 | 第60-65页 |
·银杏内酯的含量测定 | 第60-64页 |
·银杏内酯的含量测定方法 | 第60页 |
·含量测定的线性 | 第60-61页 |
·银杏内酯A含量测定的线性 | 第60-61页 |
·银杏内酯B含量测定的线性 | 第61页 |
·精密度 | 第61-62页 |
·日内差 | 第62页 |
·日间差 | 第62页 |
·回收率试验 | 第62-63页 |
·三批样品的测定结果 | 第63-64页 |
·氯化钠的含量测定 | 第64-65页 |
·测定方法 | 第64页 |
·回收率试验 | 第64页 |
·氯化钠含量测定结果 | 第64-65页 |
7 指纹图谱 | 第65-70页 |
·供试品 | 第65页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65页 |
·测定方法 | 第65页 |
·仪器 | 第65页 |
·试剂 | 第65页 |
·色谱条件 | 第65页 |
·测定法 | 第65页 |
·指纹图谱及技术参数 | 第65-67页 |
·共有峰的确定 | 第65-67页 |
·非共有峰的确定 | 第67页 |
·结果分析 | 第67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67-68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68-69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69-70页 |
8 银杏内酯氯化钠注射液稳定性研究 | 第70-71页 |
·样品来源 | 第70页 |
·研究方法 | 第70页 |
·研究结果 | 第70-71页 |
三 讨论 | 第71-72页 |
四 结论 | 第72-74页 |
第五章 银杏内酯氯化钠注射液的药效学研究 | 第74-87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74页 |
1 药物 | 第74页 |
2 动物 | 第74页 |
3 动物实验室条件 | 第74页 |
4 仪器 | 第74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74-77页 |
1 银杏内酯氯化钠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 第74-75页 |
2 银杏内酯氯化钠注射液对小鼠凝血时间、血小板数的影响 | 第75页 |
3 银杏内酯氯化钠注射液对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 第75页 |
4 银杏内酯氯化钠注射液对大鼠电刺激颈总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 第75-76页 |
5 银杏内酯氯化钠注射液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第76页 |
6 银杏内酯氯化钠注射液对麻醉犬脑血流量及脑血管阻力的影响 | 第76-77页 |
三 实验结果 | 第77-85页 |
1 银杏内酯氯化钠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 第77页 |
2 银杏内酯氯化钠注射液对大鼠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第77-78页 |
3 银杏内酯氯化钠注射液对小鼠凝血时间、血小板数的影响 | 第78-79页 |
4 银杏内酯氯化钠注射液对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 第79页 |
5 银杏内酯氯化钠注射液对大鼠电刺激颈总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 第79-80页 |
6 银杏内酯氯化钠注射液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第80页 |
7 银杏内酯氯化钠注射液对麻醉犬脑血流量及脑血管阻力的影响 | 第80-85页 |
四 讨论 | 第85页 |
五 结论 | 第85-87页 |
总结 | 第87-90页 |
1.注射用银杏内酷的制备 | 第87页 |
2.银杏内酯氯化钠注射液的制备 | 第87-88页 |
3.注射用银杏内酯的理化性质研究 | 第88页 |
4.银杏内酯氯化钠注射液的质量研究 | 第88-89页 |
5.主要药效学研究 | 第89-90页 |
附录、附图表 | 第90-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4-10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