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 引言 | 第6-10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6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6-7页 |
| (三)研究述评 | 第7-9页 |
| (四)思路方法 | 第9页 |
| (五)研究创新 | 第9-10页 |
| 一、人性论思想的追溯 | 第10-16页 |
| (一)思想史上的人性论观念 | 第10-11页 |
| (二)马克思早期哲学著作的人性论思想 | 第11-13页 |
| (三) 从“人性论”视角重新解读《神圣家族》 | 第13-16页 |
| 二、《神圣家族》的人性论意蕴 | 第16-28页 |
| (一)“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 | 第16-22页 |
| (二) 实践范式的具体人性论 | 第22-25页 |
| (三)作为唯物史观的萌芽 | 第25-28页 |
| 三、《神圣家族》的人性论变革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逻辑关联 | 第28-36页 |
| (一)马克思新世界观的逻辑起点:人性论变革 | 第28-30页 |
| (二)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人的解放何以可能 | 第30-33页 |
| (三)马克思人性论变革的哲学意义 | 第33-36页 |
| 结语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 后记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