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临床研究 | 第8-18页 |
一、病例选择标准 | 第8-10页 |
二、一般资料 | 第10-11页 |
三、治疗方法 | 第11-12页 |
四、观察指标 | 第12页 |
五、疗效判定标准 | 第12-13页 |
六、随访 | 第13页 |
七、统计学处理 | 第13页 |
八、治疗结果 | 第13-18页 |
(一)综合疗效比较 | 第13-15页 |
(二)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第15页 |
(三)疼痛疗效比较: | 第15-16页 |
(四)两组治疗后痛经起效时间比较 | 第16页 |
(五)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比较 | 第16页 |
(六)两组治疗前后盆腔血流阻力指数比书 | 第16-17页 |
(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E_2)、孕酮(P)含量比较 | 第17页 |
(八) 远期疗效观察 | 第17-18页 |
讨论 | 第18-32页 |
一、祖国医学对痛经的研究概况 | 第18-22页 |
二、西医学对痛经病因的认识 | 第22-23页 |
三、治法探讨 | 第23-25页 |
四、方药分析 | 第25-28页 |
五、临床疗效分析 | 第28-29页 |
六、研究结果分析 | 第29-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综述 | 第35-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详细摘要 | 第44-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