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态经济区功能定位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5页 |
| 第一章 导言 | 第15-33页 |
| ·立题背景分析 | 第15-16页 |
| ·东西部差距日益扩大 | 第15页 |
| ·国家能源、资源问题日益突出 | 第15页 |
|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 第15-16页 |
|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16-26页 |
| ·新疆在国家发展格局中的地位 | 第16-18页 |
| ·新疆生态环境特点 | 第18-21页 |
| ·经济社会发展特点 | 第21-25页 |
| ·目的与意义 | 第25-26页 |
| ·相关研究进展 | 第26-30页 |
| ·国内外生态经济区划研究进展 | 第26-29页 |
| ·新疆生态经济相关问题研究 | 第29-30页 |
|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30页 |
| ·研究思路、内容和创新点 | 第30-33页 |
| ·主要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 第30-32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32-33页 |
| 第二章 新疆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机制分析 | 第33-45页 |
| ·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的自然背景 | 第33-36页 |
| ·干旱环境的形成与发展 | 第33-34页 |
| ·绿洲的形成 | 第34-36页 |
| ·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的历程分析 | 第36-43页 |
| ·历史时期生态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发展 | 第36-41页 |
| ·现代经济与生态系统的耦合发展 | 第41-43页 |
| ·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机制分析 | 第43-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第三章 新疆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评判 | 第45-55页 |
| ·发展的内涵 | 第45页 |
| ·评判数学模型 | 第45-46页 |
| ·评判标准 | 第46-47页 |
| ·新疆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模式评判 | 第47-55页 |
| ·指标体系的选择 | 第47-49页 |
| ·评判结果分析 | 第49-55页 |
| 第四章 新疆生态经济要素空间格局分析 | 第55-67页 |
| ·资源环境结构 | 第55-63页 |
| ·经济发展的主导性资源 | 第55-60页 |
| ·水资源分布特点 | 第60页 |
| ·绿洲分布空间格局 | 第60-63页 |
| ·人口空间分布 | 第63-64页 |
| ·城镇体系 | 第64-65页 |
| ·经济布局 | 第65页 |
| ·小结 | 第65-67页 |
| 第五章 新疆生态经济区划 | 第67-78页 |
| ·生态经济区划的理论依据 | 第67-70页 |
| ·生态经济区划的概念 | 第67页 |
| ·理论依据 | 第67-70页 |
| ·区划方法回顾 | 第70-72页 |
| ·分区途径 | 第70-71页 |
| ·技术方法 | 第71-72页 |
| ·新疆生态经济区划的原则 | 第72-73页 |
| ·新疆生态经济分区依据和方法 | 第73-75页 |
| ·区划的尺度 | 第73页 |
| ·区划分区等级与依据 | 第73-74页 |
| ·技术路径 | 第74-75页 |
| ·新疆生态经济区划方案 | 第75-76页 |
| ·命名方法 | 第75页 |
| ·区划方案 | 第75-76页 |
| ·小结 | 第76-78页 |
| 第六章 各生态经济区功能定位研究 | 第78-103页 |
| ·生态经济区功能定位的内涵 | 第78页 |
| ·功能定位的依据和方法 | 第78-85页 |
| ·定位的依据 | 第78-79页 |
| ·经济发展的优势评价 | 第79-81页 |
| ·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 | 第81-85页 |
| ·分区主体功能定位 | 第85-102页 |
| ·小结 | 第102-103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103-106页 |
| ·主要结论 | 第103-104页 |
| ·讨论 | 第104-10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6-113页 |
| 致谢 | 第113-114页 |
| 作者简介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