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前言 | 第8-17页 |
·概念的界定 | 第8-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研究动态 | 第10-14页 |
·国外城中村问题研究动态 | 第10-12页 |
·国内"城中村"问题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 | 第12-14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框架 | 第15-17页 |
2 "城中村"问题的表现与成因分析 | 第17-28页 |
·"城中村"问题的表现 | 第17-21页 |
·空间环境方面 | 第17-18页 |
·社会管理方面 | 第18-19页 |
·经济发展方面 | 第19-21页 |
·成因 | 第21-28页 |
3 "城中村"改造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28-38页 |
·地租理论与城中村改造 | 第28-32页 |
·地租理论 | 第28-31页 |
·对"城中村"改造的启示 | 第31-32页 |
·土地资产经营理论与城中村改造 | 第32-34页 |
·土地资产经营理论 | 第32-33页 |
·对"城中村"改造的启示 | 第33-34页 |
·"城中村"生命周期理论与城中村改造 | 第34-36页 |
·"城中村"生命周期理论 | 第34-36页 |
·对"城中村"改造的启示 | 第36页 |
·农村城市连续论与城中村改造 | 第36-38页 |
·农村城市连续论 | 第36-37页 |
·对"城中村"改造的启示 | 第37-38页 |
4 "城中村"改造模式的构建与分析 | 第38-63页 |
·"城中村"改造的基本原则 | 第38页 |
·"城中村"改造的关键问题 | 第38-40页 |
·村民生活补偿问题 | 第38-39页 |
·改造资金来源问题 | 第39页 |
·改造后的利益分配问题 | 第39-40页 |
·村民城市生活适应性问题 | 第40页 |
·"城中村"改造的经济博弈分析 | 第40-49页 |
·博弈论发展及应用 | 第41-42页 |
·"城中村"改造博弈分析 | 第42页 |
·"城中村"改造博弈模型建立 | 第42-48页 |
·改造模型均衡分析 | 第48-49页 |
·"城中村"改造模式 | 第49-59页 |
·改造主体 | 第49-54页 |
·改造形式 | 第54-59页 |
·保障措施 | 第59-61页 |
·政策保障措施 | 第59页 |
·经济保障措施 | 第59-60页 |
·规划保障措施 | 第60页 |
·村民组织保障措施 | 第60页 |
·村民生活保障措施 | 第60-61页 |
·小结 | 第61-63页 |
5 咸阳市"城中村"改造整治研究 | 第63-79页 |
·咸阳市"城中村"概况 | 第63-67页 |
·基本情况 | 第63-64页 |
·咸阳市"城中村"问题的特点 | 第64-67页 |
·咸阳市"城中村"改造的主要障碍 | 第67-69页 |
·利益分配障碍 | 第67-68页 |
·思想观念障碍 | 第68页 |
·土地制度障碍 | 第68页 |
·政策障碍 | 第68-69页 |
·资金障碍 | 第69页 |
·咸阳市"城中村"改造的模式 | 第69-74页 |
·改造模式 | 第69-70页 |
·典型村庄改造分析 | 第70-74页 |
·咸阳市"城中村"改造的对策及建议 | 第74-79页 |
·为"城中村"改造立法,保障各方利益,调动各方积极性 | 第74-75页 |
·加快对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的步伐 | 第75页 |
·规划先行,分类指导,降低"城中村"改造成本 | 第75-76页 |
·"城中村"的改造,土地处置是关键 | 第76-77页 |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村民社会保障的城市化 | 第77页 |
·"城中村"改造中农转非人员的就业安置 | 第77页 |
·改造过程中还必须防止新的"城中村"的产生 | 第77-79页 |
6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