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0页 |
| ·抗菌加工的意义 | 第14-16页 |
| ·抗菌加工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6-21页 |
| ·抗菌加工的发展历史 | 第16页 |
| ·抗菌加工的发展现状 | 第16-20页 |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20-21页 |
| ·抗菌加工的方法和特点 | 第21-23页 |
| ·共混纺丝法 | 第21-22页 |
| ·后整理法 | 第22-23页 |
| ·银离子的抗菌性能和抗菌机理 | 第23-25页 |
| ·银离子的抗菌性能 | 第23-24页 |
| ·银离子的抗菌机理 | 第24-25页 |
| ·壳聚糖的抗菌性能和抗菌机理 | 第25-26页 |
| ·本论文的主要任务及采用的方法 | 第26-30页 |
| 第二章 抗菌性能测试方法 | 第30-36页 |
| ·国内外抗菌性能测试方法简介 | 第30-33页 |
| ·本课题采用的抗菌测试方法介绍 | 第33-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壳聚糖-银复合抗菌整理剂的制备 | 第36-45页 |
| ·壳聚糖-银复合抗菌整理剂的制备原理 | 第36页 |
| ·壳聚糖-银复合抗菌整理剂的制备 | 第36-42页 |
| ·实验材料和药品 | 第37页 |
| ·壳聚糖醋酸溶液 | 第37-38页 |
| ·壳聚糖脱乙酰度的选取 | 第38页 |
| ·壳聚糖(CTS)和银离子(Ag~+)的质量比 | 第38-40页 |
| ·pH值的确定 | 第40-41页 |
| ·温度的选取 | 第41-42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四章 壳聚糖-银复合抗菌整理剂对棉和丙纶非织造布抗菌整理及效果的研究 | 第45-62页 |
| ·实验设计 | 第45-46页 |
| ·实验原料 | 第45页 |
| ·实验器材 | 第45页 |
| ·抗菌整理工艺 | 第45-46页 |
| ·织物抗菌效果检测 | 第46页 |
| ·织物耐洗性能测试 | 第46页 |
| ·棉非织造布的抗菌整理 | 第46-54页 |
| ·抗菌整理浴比的选取 | 第46-47页 |
| ·抗菌整理液pH值的选取 | 第47-48页 |
| ·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的选取 | 第48-51页 |
| ·抗菌剂用量选取 | 第51-53页 |
| ·扫描电镜测试 | 第53-54页 |
| ·丙纶非织造布的抗菌整理 | 第54-61页 |
| ·抗菌整理液浴比的选取 | 第54-55页 |
| ·抗菌整理液pH值的选择 | 第55-56页 |
| ·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的选取 | 第56-57页 |
| ·抗菌剂用量选取 | 第57-60页 |
| ·扫描电镜测试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五章 抗菌整理对织物基本性能的影响 | 第62-82页 |
| ·织物基本性能测试方法 | 第62页 |
| ·织物断裂强力测试 | 第62页 |
| ·织物折皱回复角测试 | 第62页 |
| ·织物白度测试 | 第62页 |
| ·抗菌整理对棉非织造布基本性能的影响 | 第62-72页 |
| ·浴比对织物基本性能影响 | 第62-64页 |
| ·抗菌整理液pH值对织物基本性能的影响 | 第64-66页 |
| ·焙烘温度对织物基本性能的影响 | 第66-68页 |
| ·焙烘时间对织物基本性能的影响 | 第68-70页 |
| ·抗菌剂浓度对棉非织造布基本性能的影响 | 第70-72页 |
| ·抗菌整理对丙纶非织造布基本性能的影响 | 第72-80页 |
| ·浴比对丙纶非织造布基本性能的影响 | 第72-74页 |
| ·pH值对丙纶非织造布基本性能的影响 | 第74-75页 |
| ·焙烘温度对丙纶非织造布基本性能的影响 | 第75-77页 |
| ·焙烘时间对丙纶非织造布基本性能的影响 | 第77-79页 |
| ·抗菌剂浓度对丙纶非织造布织物基本性能的影响 | 第79-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 第六章 壳聚糖-银复合整理剂中银离子变色问题探讨 | 第82-86页 |
| ·银系无机抗菌剂变色原因 | 第82页 |
| ·抑制银离子变色的方法及发展现状 | 第82-83页 |
| ·抑制银离子变色效果对照试验 | 第83-84页 |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86-8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88-89页 |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