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导言 | 第8-10页 | 
| 一、精神损害与精神损害赔偿 | 第10-14页 | 
| (一) 精神损害的概念 | 第10-12页 | 
| (二) 精神损害与非财产损害 | 第12-13页 | 
| (三) 精神损害赔偿的涵义 | 第13-14页 | 
| 二、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 | 第14-29页 | 
| (一) 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 | 第14-25页 | 
| 1、关于某些特殊自然人作为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主体的问题 | 第14-16页 | 
| 2、关于胎儿作为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主体的问题 | 第16-18页 | 
| 3、关于刑事案件被害人作为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主体的问题 | 第18-21页 | 
| 4、关于法人作为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主体的问题 | 第21-25页 | 
| (二) 国家作为精神损害赔偿的义务主体 | 第25-29页 | 
| 三、精神损害赔偿的客体 | 第29-39页 | 
| (一) 关于因违约所产生的精神损害能否赔偿的问题 | 第29-32页 | 
| (二) 关于侵犯财产权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 第32-35页 | 
| (三) 关于侵害身份权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 第35-37页 | 
| (四) 关于侵害各类人格权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 第37-39页 | 
| 四、精神损害赔偿金数额的确定 | 第39-47页 | 
| (一) 精神损害赔偿金数额的确定原则 | 第39-41页 | 
| 1、关于精神损害的赔偿原则,大致分为五种立法例 | 第39-40页 | 
| 2、我国精神损害赔偿金数额的确定原则 | 第40-41页 | 
| (二) 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金应考虑的因素 | 第41-44页 | 
| 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 | 第42页 | 
| 2、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 第42页 | 
| 3、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 第42-43页 | 
| 4、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 第43页 | 
| 5、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 第43-44页 | 
| 6、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 第44页 | 
| (三) 精神损害赔偿金数额在审判中的确定 | 第44-47页 | 
| 1、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金数额是否要考虑受害人的地位问题 | 第44-45页 | 
| 2、精神损害赔偿金数额是否需要加以一定的限制 | 第45-47页 | 
| 结语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 后记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