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非金属材料论文--高分子材料论文

基于二次正交回归实验的电场活化聚合物变形特性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课题的背景第12-13页
   ·智能材料在微机械中的研究状况第13-19页
     ·智能材料的定义第13-14页
     ·智能材料的几种基础材料研究状况第14-17页
     ·人造肌肉的研究状况第17-19页
   ·本课题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新型智能驱动材料-电活性聚合物(Electroactive polymer,EAP)第20-28页
   ·微机械系统对驱动材料的要求第20-21页
   ·微驱动新型材料-电活性聚合物第21-25页
     ·电活性聚合物的定义第21-22页
     ·电活性聚合物的分类与特性第22-24页
     ·电活性聚合物与传统微驱动材料特性的比较第24-25页
   ·电活性聚合物在微驱动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第25-28页
第三章 电场活化聚合物特性试验过程与分析第28-39页
   ·试验目的第28-30页
   ·试验材料及设备第30-32页
     ·试验材料第30页
     ·试验设备第30页
     ·定性试验装置第30-32页
     ·定量试验系统构成第32页
   ·单因素试验结果及分析第32-39页
     ·电极两端电压与变形率的关系第32-33页
     ·预变形与变形率的关系第33-36页
     ·窗口形状、尺寸与变形率的关系第36-37页
     ·电极厚度与变形率的关系第37-39页
第四章 基于二次正交回归试验的电场活化聚合物的多因素研究第39-53页
   ·二次正交回归设计基本理论第39-47页
     ·概述第39页
     ·二次回归方程的建立第39-44页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第44-46页
     ·回归系数的检验第46-47页
   ·二次正交回归设计流程图第47-48页
   ·本次试验安排及数据处理第48-53页
     ·试验设计第48-49页
     ·试验结果与数据处理第49-52页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第52-53页
第五章 电场活化聚合物变形的仿真模型建立第53-60页
   ·微机械系统建模与仿真概述第53-56页
     ·仿真建模的基本理论第53-55页
     ·建模方法第55-56页
   ·模拟仿真模型的建立第56-58页
     ·电场活化聚合物变形机理的物理模型第56-58页
     ·电场活化聚合物变形机理的数学模型第58页
   ·电场活化聚合物变形机理数学模型的显著性检验第58-60页
第六章 用AUTOLISP语言实现电场活化聚合物特性的模拟仿真第60-72页
   ·AUTOLIASP程序设计语言第60-64页
     ·AUTOLIASP语言的简介第60-61页
     ·AUTOLISP语言的特点第61页
     ·加载和运行AUTOLISP程序第61-62页
     ·AUTOLISP的程序结构特点第62-63页
     ·AUTOLISP语言缺陷及改进方法第63-64页
   ·仿真程序设计理论第64-67页
     ·仿真程序体系结构第64-65页
     ·仿真软件主要功能模块第65-66页
     ·下拉菜单设计第66-67页
   ·仿真程序的运行和结果分析第67-72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研究结论第72-73页
   ·工作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虚拟仪器及其在中职《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DNA计算的遗传算法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