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信息不对称与IPO抑价 | 第10-11页 |
·机构利益、股权结构与IPO抑价 | 第11-12页 |
·行为金融与IPO抑价 | 第12-13页 |
·IPO长期绩效与IPO抑价 | 第13-14页 |
·国内对IPO抑价的研究 | 第14-15页 |
·本文的写作思路和拟解决的问题 | 第15-17页 |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文章结构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拟解决的问题和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创业板IPO抑价的理论分析 | 第17-27页 |
·创业板上市的制度分析 | 第17-21页 |
·创业板与主板、中小板上市发行标准的比较 | 第17-20页 |
·创业板IPO询价制度 | 第20-21页 |
·创业板保荐人制度 | 第21页 |
·创业板特点与IPO抑价 | 第21-25页 |
·创业板企业规模、行业分类与IPO抑价 | 第21-22页 |
·创业投资与IPO抑价 | 第22-23页 |
·承销商作用与IPO抑价 | 第23-24页 |
·IPO绩效与IPO抑价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中国创业板IPO抑价现象实证分析 | 第27-39页 |
·中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的描述统计 | 第27-31页 |
·统计结果 | 第27-30页 |
·描述统计的结果和分析 | 第30页 |
·与相同时期主板市场IPO抑价的对比 | 第30-31页 |
·中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的因素分析 | 第31-37页 |
·指标的选择 | 第32页 |
·指标的解释 | 第32-33页 |
·创业板IPO抑价率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 第33-34页 |
·建立多因素回归模型 | 第33页 |
·回归结果 | 第33-34页 |
·创业板IPO抑价率的Logistic回归 | 第34-36页 |
·建立回归模型 | 第34-35页 |
·回归结果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中国创业板IPO抑价现象特征分析 | 第39-48页 |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所属行业类型对IPO抑价的影响 | 第39-41页 |
·创业板股票行业分类 | 第39页 |
·分行业的描述统计和方差分析 | 第39-41页 |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主承销商不同对IPO抑价的影响 | 第41-43页 |
·券商的分类 | 第41页 |
·券商因素对IPO抑价影响的描述统计和方差分析 | 第41-43页 |
·创业板上市公司是否具有创投背景对IPO抑价的影响 | 第43-45页 |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创业投资背景 | 第43页 |
·创投因素对IPO抑价影响的描述统计和方差分析 | 第43-45页 |
·IPO抑价率与承销商类型和创投背景的关系 | 第45-47页 |
·建立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 | 第45-46页 |
·回归结果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IPO绩效与IPO抑价 | 第48-54页 |
·创业板新股的平均月累积超额收益率的变化 | 第48-50页 |
·IPO绩效的测度方法 | 第48-49页 |
·一年的累积月超额收益率的变化 | 第49-50页 |
·累积超额收益率、净利润增长率与IPO抑价 | 第50-52页 |
·三个月累积超额收益率与IPO抑价率的关系 | 第50-51页 |
·相关分析 | 第51-52页 |
·首批新股解禁之后的累积超额收益与IPO抑价率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第六章 总体结论和建议 | 第54-58页 |
·总体结论 | 第54-55页 |
·若干建议 | 第55-57页 |
·政策性建议 | 第55-56页 |
·对广大投资者的建议 | 第56-57页 |
·研究展望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