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页 |
一、法律解释之必要与可能 | 第7-14页 |
(一) 概念法学之滥觞——法律解释的梦魇 | 第7-9页 |
1、概念法学之发端 | 第7-9页 |
2、概念法学之主要特征 | 第9页 |
(二) 自由法运动之兴起——法律解释有其存在的可能性 | 第9-12页 |
1、背景 | 第9-10页 |
2、内容 | 第10-11页 |
3、价值 | 第11-12页 |
(三) 中国的国情——法律解释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 第12-14页 |
二、法律解释之方法 | 第14-27页 |
(一) 狭义的法律解释 | 第14-22页 |
1、概念 | 第14-15页 |
2、方法 | 第15-22页 |
(二) 漏洞补充 | 第22-25页 |
1、概念 | 第22页 |
2、法律漏洞的分类 | 第22页 |
3、法律漏洞的补充方法 | 第22-25页 |
(三) 价值补充 | 第25-27页 |
1、价值补充的概念 | 第25-26页 |
2、价值补充之限制 | 第26-27页 |
三、社会学解释方法与两个效果的统一 | 第27-35页 |
(一) 社会学解释方法 | 第27-29页 |
1、背景 | 第27-28页 |
2、社会学解释的概念 | 第28页 |
3、“两个效果的统一”与社会学解释方法的相通 | 第28-29页 |
(二) 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关系 | 第29-33页 |
1、法律效果的内涵 | 第29-31页 |
2、对社会效果的分析 | 第31-32页 |
3、对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关系的理解 | 第32-33页 |
(三) 考量社会效果的因素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39-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