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1. 立题依据和研究现状 | 第13-37页 |
·选题背景和立题依据 | 第13-14页 |
·道地药材质量及其形成机制研究现状 | 第14-22页 |
·知母的研究概况现状 | 第22-34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4-37页 |
2. 论文总体设计 | 第37-46页 |
·研究内容 | 第37-38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38-40页 |
·技术路线 | 第40-41页 |
·预期研究成果 | 第41页 |
·研究材料 | 第41-46页 |
3. 知母质量的综合分析方法 | 第46-79页 |
·知母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确立 | 第46-48页 |
·知母皂苷类成分分析方法 | 第48-61页 |
·知母中菝葜皂苷元含量测定方法建立 | 第48-52页 |
·知母皂苷C和知母皂苷AⅢ的含量测定 | 第52-61页 |
·知母黄酮类成分分析 | 第61-68页 |
·知母中黄酮指标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 第61-65页 |
·高效液相法同时测定知母中新芒果苷和芒果苷 | 第65-68页 |
·知母中总多糖的含量分析方法 | 第68-72页 |
·仪器、试药与实验材料 | 第68-69页 |
·含量测定方法 | 第69页 |
·测定方法学考察 | 第69-72页 |
·知母指纹图谱分析方法 | 第72-77页 |
·黄酮类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 第72-74页 |
·黄酮类指纹图谱的建立和分析方法 | 第74-77页 |
·知母有效成分分析方法讨论 | 第77-79页 |
4. 我国主要产地野生知母质量分析 | 第79-93页 |
·我国主要产地知母各种有效成分含量分析 | 第79-86页 |
·知母皂苷类成分含量分析 | 第80-83页 |
·黄酮类成分含量分析 | 第83-84页 |
·知母多糖含量分析 | 第84-85页 |
·三类成分含量间的关系 | 第85-86页 |
·我国主要产地野生知母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分析 | 第86-87页 |
·我国主要产地野生知母质量的变异格局 | 第87-91页 |
·菝葜皂苷元产地变异格局 | 第88-89页 |
·新芒果苷的含量变异格局 | 第89-90页 |
·芒果苷含量变异格局 | 第90页 |
·多糖含量变异格局 | 第90-91页 |
·我国主要产地知母各种有效成分含量分析总结 | 第91-93页 |
5. 西陵知母的质量特征 | 第93-105页 |
·西陵知母有效成分含量特征 | 第93-99页 |
·野生西陵知母有效成分的含量 | 第93页 |
·易县栽培知母有效成分的含量 | 第93-94页 |
·易县栽培和野生西陵知母有效成分含量比较 | 第94-95页 |
·西陵知母有效成分含量特征 | 第95-97页 |
·西陵知母有效成分含量特征的主成分模式识别 | 第97-99页 |
·西陵知母指纹图谱特征 | 第99-104页 |
·野生西陵知母指纹图谱特征 | 第99-101页 |
·栽培西陵知母指纹图谱分析 | 第101页 |
·西陵知母指纹图谱共有模板 | 第101-103页 |
·全国知母与“西陵知母”指纹图谱的比较 | 第103-104页 |
·西陵知母的质量特征总结 | 第104-105页 |
6. 知母药材性状特征变异和模式识别 | 第105-117页 |
·研究材料和特征的获取 | 第105-107页 |
·样品及其处置 | 第105页 |
·药材性状特征指标的选取和测量 | 第105-106页 |
·药材性状特征指标数据的统计描述 | 第106-107页 |
·知母药材性状特征的产地变异格局 | 第107-111页 |
·知母药材性状特征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模式识别 | 第111-116页 |
·知母药材性状特征的聚类分析 | 第111-114页 |
·知母药材外观性状特征主成分模式识别 | 第114-116页 |
·各地知母外观性状特征分析小结 | 第116-117页 |
7. 西陵知母中有效成分的积累特征 | 第117-12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17页 |
·药材样品及试验设计 | 第117页 |
·各种有效成分测定方法 | 第117页 |
·西陵知母各月的质量变化特征 | 第117-121页 |
·西陵知母有效成分各月的含量变化动态 | 第117-119页 |
·“西陵知母”不同月份指纹图谱的比较 | 第119-121页 |
·不同栽培年限西陵知母的质量特征 | 第121-123页 |
·不同栽培年限的西陵知母有效成分含量比较 | 第121-122页 |
·不同栽培年限西陵知母指纹图谱比较 | 第122-123页 |
·西陵知母根茎不同年龄部分有效成分含量变化 | 第123-127页 |
·药材样品 | 第123页 |
·材料的获取和分割处理 | 第123-124页 |
·知母根茎的生长规律 | 第124页 |
·西陵知母根茎不同年龄部分含量测定结果 | 第124页 |
·西陵知母根茎中黄酮类成分的分布格局分析 | 第124-125页 |
·西陵知母根茎中皂苷类成分的分布格局分析 | 第125-127页 |
·西陵知母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含量比较 | 第127页 |
·药材样品及处理 | 第127页 |
·各部位有效成分的含量比较 | 第127页 |
·西陵知母有效成分积累特征讨论 | 第127-129页 |
8. 影响知母质量的环境因素分析 | 第129-139页 |
·气候土壤因子对知母质量的影响 | 第129-13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29-130页 |
·气候土壤因子对知母各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 第130-131页 |
·气候土壤因子对知母外观性状的影响 | 第131-132页 |
·栽培措施对知母质量的影响 | 第132-13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32-134页 |
·栽培措施对外观性状和产量影响 | 第134-136页 |
·栽培措施对知母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 第136-138页 |
·环境因子和栽培措施对知母质量影响小结 | 第138-139页 |
9. 结论与讨论 | 第139-146页 |
·结论 | 第139-142页 |
·建立知母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和各项分析方法 | 第139-140页 |
·通过较系统的研究明确了全国知母质量状况 | 第140页 |
·初步提出“西陵知母”的质量特征 | 第140-141页 |
·“西陵知母”有效成分积累特征 | 第141-142页 |
·环境因素和栽培措施对知母有效成分与外观性状的影响 | 第142页 |
·讨论 | 第142-144页 |
·知母质量分析方法讨论 | 第142-143页 |
·道地“西陵知母”质量形成机制探讨 | 第143-144页 |
·特色与创新 | 第144-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3页 |
致谢 | 第153-154页 |
个人简历 | 第154-155页 |
附图 | 第155-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