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增强算法性能的评估
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2页 |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6-7页 |
·论文所涉及的研究领域 | 第7-10页 |
·语音增强概述 | 第7-8页 |
·语音质量客观评价的意义和发展历程 | 第8-10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第二章 语音增强算法 | 第12-29页 |
·语音、噪声以及人耳的特性 | 第12-16页 |
·语音信号的生成模型 | 第12-14页 |
·语音信号的主要特性 | 第14页 |
·噪声特性及其分类 | 第14-15页 |
·人耳语音感知的特点 | 第15-16页 |
·带噪语音模型 | 第16页 |
·语音增强基本方法 | 第16-28页 |
·参数方法 | 第17-20页 |
·梳状滤波器 | 第17页 |
·维纳滤波法 | 第17-19页 |
·卡尔曼滤波 | 第19-20页 |
·非参数方法 | 第20-23页 |
·谱减法 | 第20-22页 |
·自适应滤波法 | 第22-23页 |
·统计方法 | 第23-26页 |
·最小均方误差估计法 | 第23-25页 |
·掩蔽效应法 | 第25-26页 |
·其它方法 | 第26-28页 |
·小波变换法 | 第26-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语音质量的客观评价 | 第29-40页 |
·语音质量的主观评价测度 | 第29-30页 |
·语音质量的客观评价测度 | 第30-39页 |
·时域失真测度 | 第30-31页 |
·信噪比(SNR) | 第30-31页 |
·分段信噪比(SegSNR) | 第31页 |
·频域失真测度 | 第31-35页 |
·基于带通滤波器组的频谱参数及其失真测度 | 第32页 |
·基于线性预测的参数表示及其失真测度 | 第32-35页 |
·感知域失真测度 | 第35-39页 |
·基于Mel 倒谱的参数表示及其失真测度 | 第35-37页 |
·基于Bark 谱的参数表示及其失真测度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语音增强算法性能评估实验 | 第40-53页 |
·计算机模拟中的语音处理方法 | 第40-41页 |
·语音的预加重及去加重 | 第40页 |
·重叠相加法 | 第40-41页 |
·加窗处理 | 第41页 |
·噪声对语音信号的影响 | 第41-43页 |
·语音信号的分类 | 第41-42页 |
·噪声对语音信号的影响 | 第42-43页 |
·语音增强算法性能评估实验的准备工作 | 第43-45页 |
·测试语音库的建立 | 第43页 |
·语音增强算法的选取 | 第43-44页 |
·语音质量客观评价的研究 | 第44-45页 |
·语音增强算法性能评估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 | 第45-52页 |
·实验的基本步骤 | 第45-46页 |
·实验结果 | 第46-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在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