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绪论 | 第1-12页 |
| 2 异常压力形成机制 | 第12-22页 |
| ·异常高压形成机制 | 第12-18页 |
| ·不均衡压实作用(欠压实作用) | 第12-13页 |
| ·构造作用 | 第13-14页 |
| ·烃类生成作用 | 第14-15页 |
| ·液态烃类的热裂解作用 | 第15-16页 |
| ·水热增压作用 | 第16页 |
| ·矿物转换 | 第16-17页 |
| ·渗透作用和逆渗透作用 | 第17-18页 |
| ·水头 | 第18页 |
| ·浮力 | 第18页 |
| ·异常低压形成机制 | 第18-20页 |
| ·上覆地层的抬升和剥蚀 | 第18-19页 |
| ·不同热效应 | 第19页 |
| ·地下水流动的不平衡 | 第19页 |
| ·封闭层的渗漏 | 第19-20页 |
| ·岩石扩容作用 | 第20页 |
| ·浓度差作用 | 第20页 |
| ·气体饱和储集层的埋藏 | 第20页 |
| ·小结 | 第20-22页 |
| 3 异常压力正演模拟 | 第22-49页 |
| ·异常压力与BSR 之下游离气的物性 | 第22-31页 |
| ·异常压力模型建立 | 第22页 |
| ·模型的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 ·游离气饱和度与速度 | 第25-26页 |
| ·异常压力与孔隙度和饱和度 | 第26-27页 |
| ·异常压力与纵、横波速度 | 第27-29页 |
| ·异常压力与密度 | 第29-30页 |
| ·异常压力与泊松比 | 第30-31页 |
| ·异常压力与天然气水合物AVO 异常 | 第31-38页 |
| ·AVO 研究的物理基础 | 第32-33页 |
| ·P 波反射系数 | 第33-36页 |
| ·PS 波反射系数 | 第36-38页 |
| ·异常压力与AVO 属性异常 | 第38-48页 |
| ·异常压力与截距(P 波垂直反射系数)和梯度 | 第38-42页 |
| ·异常压力与流体因子 | 第42-43页 |
| ·异常压力与PS 波反射系数和1/2(I-G)剖面 | 第43-45页 |
| ·异常压力与Rp-Rs 剖面和1/2(I+G)剖面 | 第45-46页 |
| ·异常压力与I*G 剖面 | 第46-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4 异常压力反演研究——以美国布莱克海台为例 | 第49-62页 |
| ·布莱克海台研究概况 | 第49-51页 |
| ·地理位置 | 第49页 |
| ·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机制 | 第49-50页 |
| ·研究历史 | 第50-51页 |
| ·属性交汇图 | 第51-61页 |
| ·布莱克海台天然气水合物正演模型 | 第51-52页 |
| ·截距与梯度交汇图 | 第52-53页 |
| ·截距与流体因子交汇图 | 第53-54页 |
| ·截距与PS 波反射系数交汇图 | 第54-55页 |
| ·梯度与流体因子交汇图 | 第55-57页 |
| ·梯度与PS 波反射系数交汇图 | 第57-58页 |
| ·流体因子与PS 波反射系数交汇图 | 第58-59页 |
| ·Rp-Rs 与I*G 交汇图 | 第59-61页 |
| ·小结 | 第61-62页 |
| 5 结论 | 第62-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