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语言学中的方言 | 第1-7页 |
第一章 喧嚣的方言电视浪潮 | 第7-11页 |
第二章 大众文化语境下的方言电视 | 第11-13页 |
第三章 方言电视的美学层面分析 | 第13-20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一、纪实性、真实性的审美效果 | 第15页 |
二、塑造人物形象 | 第15-16页 |
三、达到喜剧效果 | 第16-17页 |
四、用于体现编导的创作意图 | 第17-18页 |
五、树立一种风格标识 | 第18页 |
结语 | 第18-20页 |
第四章 方言电视的文化学层面分析 | 第20-31页 |
一、全球化文化“阴影”下的方言电视 | 第20-22页 |
二、对地域文化的保持与延续 | 第22-27页 |
三、作为大众文化资本的方言电视 | 第27-28页 |
四、生产意义、快感与身份认同 | 第28-29页 |
五、解中心化与中心化 | 第29-31页 |
第五章 方言电视创作中的误区 | 第31-34页 |
第六章 方言电视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 | 第34-38页 |
一、将受众人群定位于特定方言区观众,走“小众窄播”的道路 | 第34-36页 |
二、方言电视剧的发展需要题材的拓展 | 第36页 |
三、方言电视室内情景短剧、栏目短剧可以走产业化开发的道路 | 第36-38页 |
结语 关于方言电视的余论 | 第38-41页 |
主要参考书目 | 第41-42页 |
注释 | 第42-43页 |
后记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