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第一章、引言 | 第13-17页 |
·芍药科植物的形态学及解剖学特征 | 第13页 |
·芍药科植物的细胞学及化学特征 | 第13-14页 |
·芍药科植物的胚胎学特性 | 第14页 |
·芍药科植物分类历史 | 第14-15页 |
·芍药属植物分类位置的变迁 | 第15-17页 |
第二章、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17-19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芍药科心皮和房衣的关系与油松珠鳞和苞鳞关系的联系 | 第18页 |
·芍药属植物的雄蕊与叶片的关系 | 第18页 |
·牡丹和芍药雄蕊筒状花瓣的形态解剖及其形成 | 第18-19页 |
第三章、芍药科植物心皮和房衣的关系与油松珠鳞和苞鳞关系的联系 | 第19-2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材料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观察结果 | 第20-22页 |
·台阁花中的房衣 | 第20页 |
·非台阁花的房衣 | 第20-21页 |
·心皮与房衣发育过程及其基部组织的解剖结构 | 第21页 |
·心皮与房衣的发育过程 | 第21页 |
·心皮与房衣的组织解剖结构 | 第21页 |
·油松珠鳞和苞鳞的关系 | 第21-22页 |
·讨论 | 第22-23页 |
·芍药属心皮和房衣的关系 | 第22页 |
·油松珠鳞和苞鳞的关系 | 第22页 |
·芍药属植物的心皮和房衣与油松的珠鳞和苞鳞的关系 | 第22-23页 |
第四章.芍药属植物的雄蕊与叶片的关系 | 第23-29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3-24页 |
·研究材料 | 第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观察结果 | 第24-29页 |
·雄蕊的成团现象 | 第24页 |
·雄蕊团基部的组织解剖 | 第24页 |
·雄蕊原基的分化发育 | 第24-25页 |
·雄蕊的数量变化 | 第25页 |
·雄蕊的瓣化 | 第25-28页 |
·叶的组成结构及发生发育过程 | 第28-29页 |
·分析讨论 | 第29页 |
第五章 牡丹和芍药雄蕊筒状花瓣的形态解剖及其形成 | 第29-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研究材料 | 第29页 |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观察结果 | 第30-31页 |
·雄蕊筒状花瓣出现的类群和数量 | 第30页 |
·雄蕊筒状花瓣的形态特征 | 第30-31页 |
·雄蕊筒状花瓣的解剖结构 | 第31页 |
·分析讨论 | 第31-34页 |
·雄蕊筒状花瓣的来源 | 第31-32页 |
·雄蕊筒状花瓣的发生发育过程 | 第32-33页 |
·雄蕊筒状花瓣出现的系统学意义 | 第33-34页 |
第六章 芍药科分类等级和系统位置的讨论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图版 | 第39-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