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先进制造技术项目投资评价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5页
第1章 绪论第15-35页
   ·课题背景及问题提出第15-25页
     ·问题产生的背景第16-24页
     ·研究的必要性第24-2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25-32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25-29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29-3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30-32页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第32-35页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32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32-33页
     ·本文研究的意义第33-35页
第2章 AMT投资评价系统结构分析第35-49页
   ·AMT涵义和特点第35页
   ·建立AMT投资决策系统的必要性第35-36页
   ·传统投资决策系统的缺陷第36-39页
   ·AMT项目投资评价的目标和原则第39-42页
     ·AMT投资项目评价的目标第40页
     ·AMT投资项目评价的原则第40-42页
   ·AMT项目投资决策体系第42-48页
     ·现有评价方法特点第42-44页
     ·评价因素分析第44-46页
     ·AMT项目投资决策的流程第46-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3章 基于作业成本的AMT投资项目经济性评价第49-68页
   ·基于作业的分析第49-56页
     ·ABC方法第49-54页
     ·先进制造技术系统中成本特征第54-55页
     ·ABC系统费用分类及作业成本第55-56页
   ·ABC系统对AMT投资决策分析第56-60页
     ·ABC系统对AMT项目评价机理第56-57页
     ·ABC系统对投资决策的影响第57-58页
     ·作业成本法核算机理第58-60页
   ·基于ABC系统的AMT的经济性评价模型第60-67页
     ·基础指标的确定第61-66页
     ·AMT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模型第66-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4章 AMT项目战略无形效益评价第68-103页
   ·AMT战略无形效益评价机理第68-72页
     ·基于价值工程的战略无形效益评价第68-69页
     ·AMT项目战略无形效益分析第69-72页
   ·AMT项目战略无形效益评价指标的确定第72-79页
   ·先进制造技术项目战略无形效益评价模型的构建第79-102页
     ·各指标间权重的确定第79-83页
     ·AMT项目战略无形效益评价模型第83-102页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第5章 AMT项目风险评估第103-120页
   ·AMT项目风险的概念与产生原因第103-106页
     ·项目风险的涵义第103页
     ·项目风险产生的原因第103-104页
     ·项目风险评价的意义和目的第104-106页
   ·AMT投资项目方案的风险第106-109页
     ·典型风险辨识第106页
     ·风险的矩阵辨识方法第106-107页
     ·风险辨识模型的建立第107-108页
     ·风险辨识模型基本结构第108页
     ·AMT项目实施风险辨识矩阵模型的建立第108-109页
   ·AMT投资项目方案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第109-117页
     ·资金风险第110-111页
     ·技术风险第111-112页
     ·生产风险第112页
     ·市场风险第112-114页
     ·管理风险第114-115页
     ·环境风险第115-117页
   ·AMT投资项目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第117-119页
     ·建立有关的模糊集第117页
     ·评判矩阵的确定第117-118页
     ·模糊矩阵的运算第118-119页
   ·本章小结第119-120页
第6章 AMT项目评价实证研究第120-140页
   ·北京青云仪表厂概况第120页
   ·基于作业成本的AMT投资项目经济性评价第120-125页
     ·投资估算第120-122页
     ·项目经济效益第122-124页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第124-125页
   ·项目战略无形效益评价第125-137页
     ·市场竞争力第125-127页
     ·社会影响力第127-131页
     ·环境效益第131-134页
     ·企业管理能力第134-135页
     ·技术创新优势第135-137页
     ·战略无形效益综合评价第137页
   ·项目风险评价第137-138页
   ·项目综合评价结果分析第138-139页
   ·本章小结第139-140页
结论第140-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5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150-151页
致谢第151-152页
作者简介第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靶向瘦素基因的siRNA对肝星状细胞生物学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农村高中生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