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学之嬗变:显、衰、兴--兼论墨子的法律思想
中文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9页 |
第一部分 墨学之显 | 第9-22页 |
一、墨子时代 | 第9-10页 |
二、墨子其人 | 第10-12页 |
三、墨子的思想 | 第12-22页 |
(一) 墨子的思想基础 | 第12-13页 |
(二) 墨子的思想体系 | 第13-17页 |
(三) 挑战儒家 | 第17-20页 |
(四) 墨学评价 | 第20-22页 |
第二部分 墨学之衰 | 第22-31页 |
一、墨学的衰落 | 第22-23页 |
二、墨学衰落的原因 | 第23-31页 |
(一) 近代以来学者的探讨 | 第23-26页 |
(二) 笔者浅见 | 第26-31页 |
第三部分 墨学之兴 | 第31-37页 |
一、墨学复兴的历史背景 | 第31页 |
二、墨学复兴的进程 | 第31-34页 |
(一) 考据时期 | 第31-32页 |
(二) 复兴时期 | 第32-34页 |
三、墨学复兴的成就 | 第34-37页 |
第四部分 墨子的法律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 第37-51页 |
一、墨子的法律思想评析 | 第37-46页 |
(一) “天志”:墨子法律思想的根本 | 第38-39页 |
(二) “兼爱”:法律思想的核心 | 第39-41页 |
(三) “尚同”:“兼爱”法律思想的落实 | 第41-42页 |
(四) “尚贤”:任官的指导原则 | 第42-43页 |
(五) “非攻”:“和平共处”的国际法思想 | 第43-46页 |
二、墨子法律思想的现代意义 | 第46-51页 |
(一) “兼爱”的现代价值 | 第47-48页 |
(二) “非攻”的现代价值 | 第48-49页 |
(三) “尚贤”的现代价值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