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控制技术研究
主要符号说明 | 第1-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连续梁桥的发展现状 | 第10页 |
·施工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 第10-12页 |
·施工控制的必要性 | 第12-13页 |
·施工控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3-16页 |
·本课题的来源,项目名称 | 第13-14页 |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 第14-15页 |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大跨径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的内容及方法 | 第16-23页 |
·影响施工控制中的因素 | 第16-18页 |
·结构参数 | 第16-17页 |
·施工工艺 | 第17页 |
·施工监测 | 第17页 |
·结构计算分析模型 | 第17页 |
·温度变化 | 第17页 |
·材料收缩、徐变 | 第17-18页 |
·施工管理 | 第18页 |
·施工控制的任务与工作内容 | 第18-20页 |
·几何(变形)控制 | 第18-19页 |
·应力控制 | 第19页 |
·稳定控制 | 第19-20页 |
·安全控制 | 第20页 |
·施工控制的方法 | 第20-22页 |
·预测控制法 | 第20-22页 |
·自适应控制法 | 第22页 |
·线形回归分析法 | 第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施工控制基本原理 | 第23-45页 |
·施工控制分析方法 | 第23-26页 |
·前进分析法 | 第23-24页 |
·倒退分析法 | 第24-26页 |
·灰色系统基本理论 | 第26-32页 |
·数据生成 | 第26-28页 |
·灰色系统序列应满足的条件 | 第28页 |
·灰色系统理论基本公式 | 第28-31页 |
·灰色模型的精度检验 | 第31页 |
·GM(1,1)模型群 | 第31-32页 |
·参数识别与调整 | 第32-36页 |
·桥梁施工控制技术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 | 第36-39页 |
·施工控制监测系统 | 第39-44页 |
·挠度观测 | 第39-41页 |
·温度量测 | 第41-43页 |
·应力观测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灰色系统理论在施工控制中的应用 | 第45-52页 |
·灰色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45-47页 |
·灰色预测模型实例 | 第47-50页 |
·用灰色预测控制系统对计算预拱度调整的程序实现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几何线形预测与控制 | 第52-73页 |
·赣江西支特大桥工程概况 | 第52-53页 |
·赣江西支特大桥施工控制计算分析 | 第53-54页 |
·悬臂施工各阶段立模标高的确定 | 第54-60页 |
·赣江西支特大桥主桥线形控制结果 | 第6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应力控制 | 第73-78页 |
·概述 | 第73页 |
·应力测试原理及测试元件 | 第73-74页 |
·传感器优化布设 | 第74页 |
·钢弦式应力计应力监测误差分析 | 第74-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七章 赣江西支特大桥成桥静、动荷载试验 | 第78-102页 |
·试验目的及依据 | 第78页 |
·主要试验内容 | 第78-79页 |
·试验方法及测试设备 | 第79页 |
·测点布置 | 第79-85页 |
·挠度测点布置 | 第79页 |
·应变测点布置 | 第79-80页 |
·振动测试测点布置 | 第80-85页 |
·试验荷载工况 | 第85-86页 |
·静载试验结果分析 | 第86-95页 |
·挠度测试结果 | 第86-90页 |
·应变测试结果 | 第90-95页 |
·动载试验结果及裂缝观察分析 | 第95-100页 |
·动载测试内容和方法 | 第95页 |
·测试结果分析 | 第95-96页 |
·裂缝观察分析 | 第96-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八章 总结 | 第102-103页 |
·主要工作回顾 | 第102页 |
·本课题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6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