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 第1-25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传统处理方法 | 第10-12页 |
| ·化学处理 | 第11页 |
| ·等离子体处理 | 第11-12页 |
| ·放射处理 | 第12页 |
| ·电晕放电及火焰处理 | 第12页 |
| ·臭氧处理 | 第12页 |
| ·传统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 | 第12页 |
| ·自由基“可控/活性”聚合制备聚合物刷 | 第12-18页 |
| ·基本原理 | 第13-14页 |
|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引发剂 | 第14页 |
|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催化剂和配位剂 | 第14-15页 |
|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单体 | 第15页 |
|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的应用 | 第15-18页 |
| ·制备窄分子量分布聚合物 | 第15-16页 |
| ·制备末端官能团聚合物 | 第16页 |
| ·制备嵌段共聚物 | 第16-17页 |
| ·制备星状聚合物 | 第17-18页 |
| ·制备接枝和梳状聚合物 | 第18页 |
| ·制备梯度共聚物和超支化聚合物 | 第18页 |
| ·制备聚合物刷 | 第18-19页 |
| ·课题提出意义 | 第19-21页 |
| 参考文献 | 第21-25页 |
| 第二章 化学处理和表面引发ATRP从PVDF薄膜表面制备聚合物刷及表面物理化学性质 | 第25-42页 |
| ·实验部分 | 第25-29页 |
| ·实验原料 | 第25-26页 |
| ·实验仪器及分析手段 | 第26页 |
| ·PVDF表面羟基化 | 第26-27页 |
| ·引发剂在羟基化PVDF薄膜表面的固定 | 第27页 |
|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 第27-2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9-40页 |
| ·PVDF表面羟基化后亲水性变化及羟基浓度测定 | 第29-31页 |
| ·引发剂在PVDF-Br薄膜表面的固定 | 第31-32页 |
| ·在PVDF-Br膜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 第32-39页 |
| ·表面化学成分及θw变化 | 第32-36页 |
| ·自由聚合物分子量变化动力学研究 | 第36-39页 |
| ·表面嵌段接枝聚合物刷后膜片的亲水性变化与XPS分析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 第三章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梳型共聚物刷及表面物理化学性质 | 第42-54页 |
| ·实验部分 | 第42-45页 |
| ·原料及试剂 | 第42-43页 |
| ·主要仪器 | 第43-44页 |
| ·PVDF薄膜表面羟基化 | 第44页 |
| ·引发剂在PVDF薄膜表面的固定 | 第44页 |
| ·烷基硅保护HEMA(HEMA-TMS)的制备 | 第44页 |
| ·表面引发ATRP接枝HEMA-TMS | 第44-45页 |
| ·HEMA-TMS聚合物刷侧链的2-溴异丁酸酯化 | 第45页 |
| ·接枝PEGMA制备梳型聚合物刷 | 第4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2页 |
| ·表面引发剂的固定 | 第45-47页 |
| ·采用表面引发ATRP方法接枝HEMA-TMS及其动力学研究 | 第47-49页 |
| ·以PVDF-g-PHEMA-TMS为基底接枝PEGMA制备梳型聚合物刷及物理化学性能 | 第49-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 第四章 PVDF表面直接引发ATRP接枝聚合及表面蛋白质吸附性能 | 第54-72页 |
| ·实验部分 | 第54-57页 |
| ·原料及试剂 | 第54-55页 |
| ·主要仪器 | 第55页 |
| ·ATRP直接引发PEGMA在PVDF薄膜表面接枝聚合 | 第55页 |
| ·ATRP直接引发DMAEMA在PVDF薄膜表面接枝聚合 | 第55-56页 |
| ·末端基“活性”验证实验—从修饰后的PVDF膜表面嵌段苯乙烯(St) | 第56页 |
| ·蛋白质吸附实验 | 第56-5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7-70页 |
| ·PVDF膜直接引发表面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 第57-67页 |
| ·PVDF膜表面嵌段聚合物刷 | 第67-69页 |
| ·PVDF-g-PPEGMA膜抗蛋白质吸附性能测试 | 第69-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2页 |
|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