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部分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状况的调查和分析 | 第8-17页 |
一、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 第9页 |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9-17页 |
1. 现实心理 | 第9-11页 |
2. 竞争心理 | 第11-12页 |
3. 功利心理 | 第12-14页 |
4. 从众心理 | 第14-15页 |
5. 依赖心理 | 第15页 |
6. 自卑心理 | 第15-16页 |
7. 焦虑心理 | 第16-17页 |
第二部分 目前高校就业心理指导的状况 | 第17-21页 |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只是毕业环节的择业指导,呈现“季节性快餐”的特点 | 第17-18页 |
二、高校就业心理指导人员缺乏专业化、职业化,素质参差不齐 | 第18页 |
三、高校就业心理指导的内容单一,不能适应大学生的需求 | 第18-19页 |
四、高校就业心理指导的方法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 | 第19页 |
五、职业心理测试专业化程度不高 | 第19-20页 |
六、高校就业心理指导和大学生的需求有很大的差距 | 第20-21页 |
第三部分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模式 | 第21-46页 |
一、大学生发展性生涯心理辅导模式的界定及其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1. 大学生发展性生涯心理辅导模式的界定 | 第22-23页 |
2. 大学生发展性生涯心理辅导模式提出的理论基础 | 第23-24页 |
二、大学生发展性生涯心理辅导模式的实施应该具备的基础条件 | 第24-26页 |
1. 就业心理辅导的硬件设施和经费问题 | 第24-25页 |
2. 大学生生涯心理辅导人员的队伍建设 | 第25-26页 |
三、大学生发展性生涯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 | 第26-30页 |
1. 发展性原则 | 第26-27页 |
2. 个性化原则 | 第27页 |
3. 整体性原则 | 第27-28页 |
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 第28-29页 |
5. 综合素质优先原则 | 第29-30页 |
四、大学生发展性生涯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 | 第30-35页 |
1. 大学生自我定位指导 | 第30-31页 |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 第31-33页 |
3. 大学生心态调整辅导 | 第33-34页 |
4. 大学生家长心理辅导 | 第34-35页 |
五、大学生发展性生涯心理辅导的主要形式 | 第35-36页 |
1. 生涯教育(教学)形式 | 第35页 |
2. 生涯心理咨询形式 | 第35-36页 |
六、大学生发展性生涯心理辅导模式实施的主要途径 | 第36-46页 |
1. 利用校园文化平台,构建就业心理指导宣传网络 | 第36-37页 |
2. 开设就业心理指导课程 | 第37-39页 |
3. 开展个别辅导 | 第39-40页 |
4. 组织团体辅导 | 第40-43页 |
5. 进行职业心理测评 | 第43-46页 |
结束语 | 第46-47页 |
引文注释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 | 第50-55页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