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临床研究 | 第8-23页 |
| 一、病例选择标准 | 第8-15页 |
| (一) 诊断标准 | 第8-10页 |
| (二) 病例标准 | 第10页 |
| (三) 研究对象 | 第10-12页 |
| (四) 治疗及观察方法 | 第12-14页 |
| (五) 疗效评定标准 | 第14-15页 |
| (六) 统计分析方法 | 第15页 |
| 二、研究结果分析 | 第15-23页 |
| (一) 心绞痛疗效分析 | 第15页 |
| (二) 抗心律失常疗效分析 | 第15-17页 |
| (三) 中医症状疗效分析 | 第17-18页 |
| (四) 两组治疗前后24 小时动态心电图疗效分析 | 第18-19页 |
| (五) 两组治疗前后QTC 及QTD 变化分析 | 第19页 |
| (六)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分析 | 第19-20页 |
| (七)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分析 | 第20页 |
| (八) 两组治疗前后对凝血功能影响 | 第20-21页 |
| (九) 两组治疗前后对内皮功能的影响 | 第21页 |
| (十) 对白细胞(WBC)、C 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血浆纤维蛋白原(FG)的影响 | 第21-22页 |
| (十一)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监测 | 第22-23页 |
| 讨论 | 第23-39页 |
| 一、祖国医学对胸痹心悸的认识 | 第23-24页 |
| 二、痰瘀阻络,风火扰心是胸痹心悸的主要病机 | 第24-28页 |
| (一) 痰瘀阻络是胸痹心悸的主要病理基础 | 第24-25页 |
| (二) 风火挟痰瘀扰心是胸痹心悸发病关键 | 第25-28页 |
| 三、治法与方药分析 | 第28-30页 |
| (一) 治法分析 | 第28页 |
| (二) 方药分析 | 第28-30页 |
| 四、现代药理研究 | 第30-32页 |
| 五、络脉舒通颗粒剂疗效及机理探讨 | 第32-39页 |
| (一) 中医症状疗效显著 | 第32-33页 |
| (二) 抗冠心病快速性心律失常疗效肯定 | 第33-35页 |
| (三) 改善心肌缺血,抗心绞痛疗效显著 | 第35-36页 |
| (四) 稳定动脉粥样斑块 | 第36-37页 |
| (五) 改善心功能 | 第37-39页 |
| 结语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6页 |
| 综述 | 第46-53页 |
| 附录 | 第53-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详细摘要 | 第57-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