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数据通信论文--图像通信、多媒体通信论文

基于对等网络架构的流媒体在线直播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研究背景第10-12页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贡献第12-13页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13-14页
第二章 相关工作及其研究现状第14-29页
   ·流媒体应用介绍第14-16页
   ·内容发布技术现状第16-21页
     ·传统的 Client-Server架构第16-17页
     ·多媒体代理服务器第17-18页
     ·CDN概述第18-19页
     ·IP组播第19-21页
   ·P2P概念及其发展第21-25页
     ·集中目录模型第21-22页
     ·泛洪请求模型第22-24页
     ·Hash表模型第24-25页
   ·应用层组播综述第25-29页
     ·网状拓扑优先方法(Narada)第26-27页
     ·树状拓扑优先方法(Yoid)第27-28页
     ·隐式方法(NICE)第28-29页
第三章 P2P-Streaming体系架构第29-33页
   ·系统设计思想第29-31页
   ·系统体系架构设计第31-33页
第四章 P2P网络层的设计与实现第33-46页
   ·P2P网络层的设计第34-42页
     ·模型的逻辑拓扑第34-35页
     ·节点的定位第35-37页
     ·组播树的构建第37-38页
     ·控制协议第38页
     ·节点加入第38-41页
     ·节点离开第41-42页
   ·P2P网络层的实现第42-46页
     ·报文定义第42-43页
     ·控制结构第43-44页
     ·系统构造第44-45页
     ·P2P网络层的API第45-46页
第五章 流媒体控制层的设计与实现第46-65页
   ·ASF文件格式研究第47-52页
     ·ASF对象定义第47-48页
     ·ASF高层文件结构第48-49页
     ·ASF头对象第49-51页
     ·ASF数据对象第51页
     ·ASF流式传输第51-52页
     ·GUID第52页
   ·缓冲区管理模块第52-57页
     ·缓冲方案选择第52-53页
     ·缓冲区算法设计第53-55页
     ·缓冲区管理模块的实现第55-57页
   ·数据调度模块第57-64页
     ·处理流程第58-60页
     ·与流媒体服务器的交互第60-64页
   ·内置流媒体服务器模块第64页
   ·黄页模块第64-65页
第六章 P2P-Streaming系统的发布技术第65-69页
   ·传统的客户端部署方法第65-66页
   ·Java Web Start技术第66页
   ·P2P-Streaming系统发布技术的实现第66-69页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第69-71页
   ·论文的主要工作第69页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MACR,p63和HCK及PSAP表达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下一篇:金陵刻经处研究(1866-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