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42页 |
| 第一节 地下水污染状况 | 第16-22页 |
| ·地下水资源污染状况 | 第16-18页 |
|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 | 第18-22页 |
| 第二节 地下水中有机氯污染的修复 | 第22-32页 |
| ·地下水中有机氯污染现状 | 第22-23页 |
| ·地下水中有机氯污染的修复研究 | 第23-28页 |
| ·零价铁去除地下水中有机氯污染物的修复技术 | 第28-32页 |
| 第三节 纳米铁及纳米铁复合材料应用于环境修复的研究进展 | 第32-40页 |
| ·纳米材料特性 | 第32-34页 |
| ·纳米材料应用于污染环境的治理技术 | 第34-36页 |
| ·纳米铁及纳米铁复合材料在污染地下水修复中的应用 | 第36-40页 |
| 第四节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40-42页 |
|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 | 第40-41页 |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41-42页 |
| 第二章 负载型纳米铁的合成研究 | 第42-66页 |
| 第一节 纳米铁的制备技术 | 第42-46页 |
| ·物理法 | 第42-43页 |
| ·化学法制备 | 第43-46页 |
| 第二节 负载型纳米铁合成方法及载体选择 | 第46-47页 |
| ·纳米铁合成方法的选择 | 第46页 |
| ·负载型纳米铁的载体选择及合成方法 | 第46-47页 |
| 第三节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47-49页 |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47页 |
| ·纳米材料制备中无氧操作的建立 | 第47-49页 |
| 第四节 负载型纳米铁合成条件的选择 | 第49-57页 |
| ·液相还原法原理和还原剂的选择 | 第49-51页 |
|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 第51-54页 |
| ·分散介质的选择 | 第54-57页 |
| 第五节 负载型纳米铁的制备 | 第57-58页 |
| 第六节 负载型纳米铁的表征 | 第58-64页 |
| ·透射电镜分析 | 第58-61页 |
| ·材料的比表面积测定与分析 | 第61-62页 |
| ·XRD衍射分析 | 第62-64页 |
| 第七节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第三章 负载型纳米铁/铜二元金属的制备研究 | 第66-74页 |
| 第一节 引言 | 第66-67页 |
| ·负载型纳米铁基二元金属中贵金属的选择 | 第66页 |
| ·负载型纳米二元金属的制备方法 | 第66-67页 |
| 第二节 负载型纳米铁/铜二元金属的制备 | 第67-71页 |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67-68页 |
| ·负载型二元金属的制备 | 第68-70页 |
| ·合成材料的后处理 | 第70-71页 |
| 第三节 负载型铁铜二元金属的表征 | 第71-72页 |
| ·TEM透射电镜观察 | 第71-72页 |
| ·材料的比表面积 | 第72页 |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 第四章 负载型纳米铁铜二元金属降解TCE的研究 | 第74-100页 |
| 第一节 TCE分析方法 | 第74-78页 |
| ·GC仪器配置及分析用物品 | 第74-75页 |
| ·色谱操作参数的确定 | 第75-76页 |
| ·样品的预处理 | 第76页 |
| ·分析样品的标准色谱图 | 第76-77页 |
| ·方法的线性关系 | 第77-78页 |
| ·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及检出限 | 第78页 |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第78-81页 |
| ·负载型纳米铁与负载型纳米二元金属对TCE降解效果的研究 | 第78-79页 |
| ·负载型纳米二元金属与非负载型纳米二元金属降解TCE效果的比较 | 第79页 |
| ·不同制备方法所得二元金属对TCE降解效果的研究 | 第79-80页 |
| ·纳米材料制备中后处理方法对其反应活性的影响 | 第80页 |
| ·铜含量对TCE脱氯效果的影响 | 第80页 |
| ·不同铁盐浓度条件下制备的纳米材料降解TCE的效果 | 第80-81页 |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81-98页 |
| ·负载型纳米铁与负载型纳米二元金属对TCE降解效果的研究 | 第81-84页 |
| ·负载型纳米二元金属与非负载型纳米二元金属降解TCE效果的比较 | 第84-87页 |
| ·不同制备方法所得负载型二元金属对TCE降解效果的研究 | 第87-89页 |
| ·纳米材料制备中后处理方法对其反应活性的影响 | 第89-92页 |
| ·铜含量对TCE脱氯效果的影响 | 第92-93页 |
| ·不同铁盐浓度条件下制备的纳米材料降解TCE的效果 | 第93-98页 |
| 第四节 本章小节 | 第98-100页 |
| 第五章 负载纳米铁铜二元金属的改性及其对TCE的还原脱氯研究 | 第100-120页 |
| 第一节 负载型纳米铁铜二元复合金属的改性及改性剂的选择 | 第100-104页 |
| ·无机纳米材料的表面改性 | 第100-102页 |
| ·表面改性剂的选择 | 第102-104页 |
| 第二节 负载型纳米铁铜二元金属的改性 | 第104页 |
| 第三节 实验方法 | 第104-105页 |
| ·纳米材料改性处理对降解TCE效果的影响 | 第104页 |
| ·纳米材料的投加浓度对TCE脱氯速率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 ·反应体系中杂质离子对二元复合材料降解TCE的影响 | 第105页 |
| ·改性材料对TCE还原脱氯的长期有效性研究 | 第105页 |
| 第四节 结果与讨论 | 第105-119页 |
| ·纳米材料改性处理对降解TCE效果的影响 | 第105-109页 |
| ·改性纳米材料的投加浓度对TCE脱氯速率的影响 | 第109-111页 |
| ·反应体系中杂质离子对二元复合材料降解TCE的影响 | 第111-113页 |
| ·改性材料对TCE还原脱氯的长期有效性研究 | 第113-119页 |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 第六章 反应动力学及还原脱氯机理探讨 | 第120-136页 |
| 第一节 动力学研究 | 第120-128页 |
| ·固-液非均相反应动力学模型 | 第120-122页 |
| ·负载纳米二元金属中铜的含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122-123页 |
| ·不同TCE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123-124页 |
| ·反应中铁投加浓度的影响 | 第124-128页 |
| 第二节 复合材料还原脱氯机理探讨 | 第128-135页 |
| ·中间产物的分析方法 | 第128-130页 |
| ·负载型纳米二元金属复合材料的脱氯机理探讨 | 第130-135页 |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135-136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36-140页 |
| 第一节 结论 | 第136-139页 |
| 第二节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9页 |
| 第三节 建议 | 第139-140页 |
| 致谢 | 第140-1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1-151页 |
| 个人简历 | 第151-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