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我国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模式研究

1 导语第1-13页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8-10页
 1.2 研究的思路与框架第10-13页
2 我国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历程与现状第13-16页
 2.1 电力工业结构的历史演变第13页
 2.2 电力零售市场现状第13-14页
 2.3 当前电力市场化改革存在的问题第14-16页
3 我国建立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的意义及其理论基础第16-29页
 3.1 建立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的意义第16-17页
  3.1.1 零售竞争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组成第16页
  3.1.2 零售竞争是促进电力改革进程的必要手段第16-17页
  3.1.3 零售竞争是促进电力工业技术进步的前提第17页
 3.2 建立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的理论基础第17-23页
  3.2.1 电力行业形成垄断的原因第18页
  3.2.2 垄断企业政府规制的意义第18-19页
  3.2.3 电力工业引入竞争机制的必然性第19-20页
  3.2.4 电力工业的可竞争性分析第20-23页
 3.3 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发展前景分析第23-29页
  3.3.1 国外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发展状况第23-24页
  3.3.2 电力零售竞争对需求侧管理的意义第24-26页
  3.3.3 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的竞争效益分析第26-29页
4 国外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改革的经验与教训第29-35页
 4.1 国外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模式第29-32页
  4.1.1 英国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模式第29-30页
  4.1.2 美国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模式第30-31页
  4.1.3 北欧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模式第31页
  4.1.4 澳大利亚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模式第31-32页
 4.2 国外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改革的经验第32-34页
 4.3 国外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改革的教训第34-35页
5 我国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模式的构建要素第35-49页
 5.1 市场主体第35-38页
  5.1.1 售电公司第35-36页
  5.1.2 配电公司第36-37页
  5.1.3 电力用户第37-38页
  5.1.4 独立操作系统第38页
 5.2 市场客体第38-41页
 5.3 交易方式第41-43页
  5.3.1 现货交易第41-42页
  5.3.2 合约交易第42页
  5.3.3 期货期权交易第42-43页
 5.4 交易价格第43页
 5.5 交易制度第43-48页
  5.5.1 市场准入制度第43-44页
  5.5.2 交易合同第44-46页
  5.5.3 零售商规制第46-47页
  5.5.4 附加条款第47-48页
 5.6 市场监管组织第48-49页
6 我国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模式构建及阐释第49-68页
 6.1 电力零售市场运营模式分析第49-52页
  6.1.1 垄断型运营模式第49页
  6.1.2 买电型运营模式第49-50页
  6.1.3 趸售竞争模式第50-51页
  6.1.4 零售竞争型运营模式第51-52页
 6.2 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模式构建第52-62页
  6.2.1 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建模要求第52-53页
  6.2.2 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模型第53-56页
  6.2.3 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模型中各要素关系第56-62页
 6.3 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模型中电费的组成与计量第62-68页
  6.3.1 竞争性电力零售模型中电费的组成第62-65页
  6.3.2 竞争性电力零售模型中电费的计量第65-68页
7 我国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模式下的定价方式与风险控制第68-84页
 7.1 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模式下的定价方式第68-78页
  7.1.1 基于零售竞争的电价理论第68-69页
  7.1.2 电力零售商的供电成本第69-70页
  7.1.3 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中搁浅成本的计算第70-73页
  7.1.4 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的定价方式第73-78页
 7.2 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模式下的风险控制第78-84页
  7.2.1 差价合同第79-80页
  7.2.2 电力期货和期权第80-82页
  7.2.3 银行在风险防范中的作用第82-84页
8 结语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2页
后记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网络数据包分析及还原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频率应答起搏器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运动耐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