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协同模板的表示与复合的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18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现状第12页
 1.2 CSCW技术和协同模板技术概述第12-14页
  1.2.1 CSCW(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简介第12-13页
  1.2.2 协同设计第13页
  1.2.3 协同模板技术概述第13-14页
 1.3 协同设计和模板工作简介第14-16页
  1.3.1 协同设计系统概述第14页
  1.3.2 异构协同设计平台介绍第14-15页
  1.3.3 MCAM同构协同设计平台介绍第15-16页
  1.3.4 冷冲模 CAD系统与模板第16页
 1.4 课题来源和论文内容安排第16-18页
第二章 系统整体框架第18-25页
 2.1 相关术语介绍第18-19页
 2.2 系统整体设计流程介绍第19-21页
 2.3 系统模块划分第21-22页
 2.4 协同模板中的任务控制和信息交流第22-24页
 2.5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模板的表示、定义和解释第25-45页
 3.1 模板表示方式的选择: XML vs TXT第25-29页
  3.1.1 问题的提出第25页
  3.1.2 包层模板的 XML和 TXT描述第25-26页
  3.1.3 XML和 TXT两种模板文件的实验比较第26-29页
 3.2 模板设计标记语言 TDML第29-35页
  3.2.1 设计对象与模板设计标记语言第29-30页
  3.2.2 模板设计标记语言的语法构成第30-31页
  3.2.3 模板设计标记语言的语义和词汇第31-35页
  3.2.4 模板设计标记语言的扩充第35页
 3.3 TDML模板的解释第35-44页
  3.3.1 概述第35-36页
  3.3.2 重要的数据结构:CExpress类第36页
  3.3.3 两个重要数据:m_ComponentLibrary和m_ExpressLibrary第36-37页
  3.3.4 模板解释类主要接口介绍第37-38页
  3.3.5 属性解释和部件解释第38-40页
  3.3.6 部件的装配和操作连接模块第40-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模板的复合和参数与结构分离第45-54页
 4.1 模板的复合技术第45-48页
  4.1.1 模板复合的过程和步骤第45页
  4.1.2 模板复合的关键问题和技术第45-47页
  4.1.3 模板复合与装配第47-48页
 4.2 模板的参数与结构分离第48-53页
  4.2.1 合理性和必要性第48页
  4.2.2 参数与结构分离的实现第48-51页
  4.2.3 参数与结构分离的结果第51-53页
 4.3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协同模板实例介绍第54-61页
 5.1 系统运行环境第54页
 5.2 网络化工作环境第54-55页
 5.3 个人沙发协同模板实例介绍第55-60页
  5.3.1 任务分配和部件划分第55-56页
  5.3.2 设计要求和约束条件第56-57页
  5.3.3 个人沙发协同模板流程第57-60页
 5.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六章 论文总结和展望第61-63页
 6.1 论文工作总结第61页
 6.2 系统的不足和未来展望第61-63页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完成的论文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尼龙6/凹凸棒土(AT)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小鼠囊胚活检用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及玻璃化冷冻囊胚的初步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