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英文对照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英文摘要 | 第8-11页 |
| 一.前言 | 第11-16页 |
| 二.第一部分血清中氨甲蝶呤定量检测方法建立及应用 | 第16-27页 |
| 1.实验原理 | 第16-18页 |
| 2.材料和方法 | 第18-21页 |
| ·仪器 | 第18页 |
| ·试剂 | 第18页 |
| ·样品 | 第18-19页 |
| ·方法 | 第19-21页 |
| 3.结果 | 第21-22页 |
| 4.方法学评价 | 第22-24页 |
| ·标准曲线 | 第22-23页 |
| ·线性范围 | 第23页 |
| ·检测限 | 第23页 |
| ·精密度分析 | 第23-24页 |
| ·回收实验 | 第24页 |
| ·干扰实验 | 第24页 |
| 5.应用 | 第24-25页 |
| 6.讨论 | 第25-26页 |
| 7.结论 | 第26页 |
| 8.参考文献 | 第26-27页 |
| 三.第二部分氨甲蝶呤对映体拆分方法建立及应用 | 第27-40页 |
| 1.实验原理 | 第27-29页 |
| 2.材料和方法 | 第29-31页 |
| ·仪器 | 第29页 |
| ·试剂 | 第29页 |
| ·方法 | 第29-31页 |
| 3.电泳条件优化及结果 | 第31-36页 |
| ·手性选择剂的种类对分离的影响 | 第31-33页 |
| ·环糊精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 第33页 |
| ·电压和温度对分离的影响 | 第33-34页 |
| ·异丙醇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 第34页 |
| ·缓冲液pH对分离的影响 | 第34-35页 |
| ·优化后分离条件和结果 | 第35-36页 |
| 4.应用 | 第36-38页 |
| 5.讨论 | 第38-39页 |
| 6.结论 | 第39页 |
| 7.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 四.第三部分MTX手性对映体抗肿瘤细胞生物活性差异研究 | 第40-47页 |
| 1.材料和方法 | 第40-41页 |
| ·材料 | 第40-41页 |
| ·方法 | 第41页 |
| 2.实验结果 | 第41-44页 |
| 3.讨论 | 第44-45页 |
| 4.结论 | 第45-46页 |
| 5.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 五.附录 | 第47-48页 |
| 六.致谢 | 第48-49页 |
| 七.综述 | 第49-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