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7页 |
·家禽就巢性研究进展 | 第10-16页 |
·催乳素调控就巢行为 | 第10-14页 |
·其他激素与就巢行为 | 第14页 |
·环境因素引发就巢 | 第14-15页 |
·就巢性的遗传控制 | 第15-16页 |
·候选基因法研究家禽经济性状的QTL定位 | 第16-21页 |
·候选基因的选择 | 第16-17页 |
·候选基因变异鉴定 | 第17-18页 |
·候选基因与表型性状间的连锁分析 | 第18页 |
·候选基因遗传效应的稳定性 | 第18-19页 |
·候选基因法的优点 | 第19页 |
·候选基因法的缺点 | 第19-20页 |
·鸡基因组研究和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为候选基因法提供更丰富的资源 | 第20-21页 |
·家禽垂体特异转录因子POU1F1研究进展 | 第21-27页 |
·家禽POU1F1基因的结构 | 第21-22页 |
·家禽POU1F1基因的表达 | 第22-24页 |
·POU1F1的生物学效应 | 第24-27页 |
第二章 基本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7-32页 |
·主要仪器 | 第27页 |
·试剂 | 第27-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32页 |
第三章 PRL和PRLR基因变异与繁殖性状的关系 | 第32-47页 |
·PRL和PRLR变异与就巢性 | 第32-4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6页 |
·结果 | 第36-41页 |
·PRL与血浆PRL水平和产蛋性能的关系 | 第41-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1页 |
·结果 | 第41-43页 |
·PRLR与繁殖性能 | 第43-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页 |
·结果 | 第43-44页 |
·讨论 | 第44-47页 |
·PRL和PRLR与就巢性 | 第44-46页 |
·PRLpro2与产蛋性状和血桨PRL水平 | 第46-47页 |
第四章 POUIFI基因变异与繁殖和生长性状的关系 | 第47-66页 |
·POU1F1基因多态性 | 第47-51页 |
·POU1F1变异 | 第47-49页 |
·POU1F1_6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 | 第49-51页 |
·POU1F1_6与就巢性和产蛋性能的关系 | 第51-5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1页 |
·结果 | 第51-56页 |
·POU1F1_6与鸡生长性能 | 第56-5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6-57页 |
·结果 | 第57-58页 |
·用孟德尔分离群验证POU1F1_6遗传效应 | 第58-61页 |
·孟德尔分离群的构建 | 第58页 |
·统计方法 | 第58页 |
·结果 | 第58-61页 |
·POU1F1_6对公鸡生长性状遗传效应的进一步验证 | 第61-62页 |
·讨论 | 第62-66页 |
·POU1F1_6与就巢性和产蛋性状 | 第62页 |
·POU1F1_6与鸡的生长性状 | 第62-64页 |
·POU1F1_6产生遗传效应的机理 | 第64-6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PRLpro2变异对平养条件下鸡就巢性有显著影响 | 第66页 |
·PRLpro2变异对笼养条件下鸡血浆PRL水平和早期产蛋性能无显著影响 | 第66页 |
·PRLpro3和PRLR6变异对鸡就巢性无显著影响 | 第66页 |
·PRLR3和PRLR6变异对鸡早期产蛋性能无显著影 | 第66页 |
·POU1F1_6变异对鸡血桨PRL水平和繁殖性能无显著影响 | 第66-67页 |
·POU1F1_6变异对鸡早期生长速度显著影响 | 第67页 |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个人简介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