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勘探论文--地震勘探论文

成像测井资料定量计算方法研究及软件开发

第1章 引言第1-16页
 1.1 论文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 论文创新之处第13-14页
 1.5 论文完成的工作量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第14-16页
  1.5.1 论文完成的工作量第14页
  1.5.2 论文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第14-16页
第2章 声、电成像测井资料的处理方法研究第16-40页
 2.1 声、电成像测井测井原理第16-21页
  2.1.1 井周声波成像测井 CBIL第16-19页
  2.1.2 声成像测井质量的影响因素第19页
  2.1.3 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仪 STAR第19-20页
  2.1.4 电成像测井质量的影响因素第20-21页
 2.2 声成像测井资料的处理方法第21-26页
  2.2.1 加速度校正第21-23页
  2.2.2 方位校正第23页
  2.2.3 偏心校正第23-26页
 2.3 电成像测井资料的处理方法第26-31页
  2.3.1 加速度校正第26页
  2.3.2 图像均衡化第26-28页
  2.3.3 几何深度校正第28-31页
 2.4 图像显示方法第31-32页
 2.5 图像处理方法第32-37页
  2.5.1 图像增强处理第33-36页
  2.5.2 图像滤波处理第36-37页
 2.6 倾角、倾向计算第37-39页
 2.7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3章 基于模拟井的裂缝宽度定量计算方法研究第40-74页
 3.1 裂缝宽度定量计算的基础研究第40-52页
  3.1.1 斯伦贝谢裂缝宽度计算公式第40-41页
  3.1.2 阿特拉斯裂缝宽度计算公式第41-43页
  3.1.3 声成像数值模拟研究第43-47页
  3.1.4 电成像数值模拟研究第47-50页
  3.1.5 影响定量计算准确度的几个因素第50-52页
  3.1.6 小结第52页
 3.2 基于模拟井的裂缝宽度计算方法研究第52-62页
  3.2.1 模拟井简介第53-54页
  3.2.2 成像测井资料的处理第54-55页
  3.2.3 成像测井资料的解释分析第55-56页
  3.2.4 裂缝宽度的计算方法研究第56-60页
  3.2.5 数据图像分辨率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第60-61页
  3.2.6 结论第61-62页
 3.3 基于微缝模拟井的裂缝宽度计算方法研究第62-73页
  3.3.1 微裂缝模拟实验装置设计第62-63页
  3.3.2 CBIL成像测井裂缝宽度计算方法研究第63-67页
  3.3.3 STAR成像测井裂缝宽度计算方法研究第67-73页
 3.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4章 裂缝孔隙度定量计算方法研究第74-83页
 4.1 基本参数的计算第74-75页
 4.2 孔隙度成像分析法第75-77页
 4.3 孔缝系数分析法第77-82页
  4.3.1 实现方法第78-80页
  4.3.2 技术特点第80-82页
 4.4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5章 定量解释评价软件设计第83-94页
 5.1 系统环境第83-84页
 5.2 软件的功能设计第84-86页
 5.3 软件的技术特点第86-87页
 5.4 软件系统结构设计第87-89页
  5.4.1 系统结构设计第87页
  5.4.2 数据接口设计第87-89页
 5.5 软件的使用说明第89-94页
  5.5.1 倾角计算第89-90页
  5.5.2 孔缝系数成像图的生成第90-91页
  5.5.3 裂缝宽度、裂缝密度计算第91-92页
  5.5.4 孔隙度图像分析第92-94页
第6章 成像测井资料的解释评价和地质应用第94-111页
 6.1 成像测井的评价方法第94-97页
 6.2 实例分析第97-109页
  6.2.1 实例1: STAR资料在火成岩储层的应用第97-101页
  6.2.2 实例2: CBIL资料在石灰岩储层的应用第101-103页
  6.2.3 实例3: STAR资料在砂泥岩储层的应用第103-109页
 6.3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第7章 结论第111-114页
 7.1 主要结论及研究进展第111-114页
  7.1.1 研究取得的结论第111-112页
  7.1.2 取得的进展第112-113页
  7.1.3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的努力方向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1页
附录第121-123页
致谢第123-124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亚货币合作与我国的对策研究
下一篇:欧李组培繁殖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