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1页 |
1.1 国外的研究与进展 | 第7-9页 |
1.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第二章 万柏林区的区域特征 | 第11-15页 |
2.1 区域自然条件 | 第11-13页 |
2.2 社会经济条件 | 第13-14页 |
2.3 土地利用现状 | 第14-15页 |
第三章 因素法定级 | 第15-27页 |
3.1 因素法定级的内容与程序 | 第15页 |
3.2 确定农用地定级因素 | 第15页 |
3.3 定级因素权重的确定 | 第15-16页 |
3.4 编制定级因素——分值表 | 第16-18页 |
3.5 计算定级指数 | 第18-19页 |
3.6 农用地级别的划分 | 第19-23页 |
3.7 农用地定级结果分析 | 第23-27页 |
第四章 修正法定级 | 第27-48页 |
4.1 内容与程序 | 第27-28页 |
4.2 确定农用地定级因素 | 第28页 |
4.3 定级因索分值的计算 | 第28-34页 |
4.4 定级单元分值的计算 | 第34-37页 |
4.5 确定农用地级别划分的标准 | 第37页 |
4.6 农用地级别划分与定级结果验证 | 第37-39页 |
4.7 农用地定级结果分析 | 第39-48页 |
第五章 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 | 第48-59页 |
5.1 农用地基准地价的内涵 | 第48页 |
5.2 基准地价评估的内容与程序 | 第48页 |
5.3 基准地价评估的资料调查与整理 | 第48-51页 |
5.4 收益还原法测算估价样点地价 | 第51-53页 |
5.5 采用综合分值模型评估基准地价 | 第53-56页 |
5.6 基准地价的检验 | 第56-57页 |
5.7 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9-60页 |
6.1 用因素法和样地修正法来进行定级工作 | 第59页 |
6.2 在农用地定级的基础上评估农用地基准地价具有一定优势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