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9页 |
·肿瘤治疗作用靶点与抗肿瘤药物设计 | 第14-19页 |
·增殖失控与肿瘤治疗 | 第14页 |
·诱导分化与肿瘤治疗 | 第14-15页 |
·细胞凋亡与肿瘤治疗 | 第15-19页 |
·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 | 第19-23页 |
·黄酮类化合物抗细胞增殖作用 | 第19-20页 |
·黄酮类化合物干预细胞信号转导 | 第20-21页 |
·黄酮类化合物诱导细胞凋亡 | 第21-22页 |
·黄酮类化合物促进抑癌基因表达和抑制癌基因表达 | 第22-23页 |
·天然活性小分子抗肿瘤作用研究常用技术和方法 | 第23-28页 |
·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常用的技术 | 第23页 |
·流式细胞技术(flow cytometry FCM) | 第23-24页 |
·凋亡常用的检测方法 | 第24-25页 |
·流式细胞术分析对凋亡的检测 | 第25-27页 |
·细胞凋亡早期反应检测 | 第25-27页 |
·细胞凋亡晚期检测 | 第27页 |
·生物质谱技术 | 第27-28页 |
·化学生物学重要研究方向 | 第28-31页 |
·采用小分子活性化合物作为探针,探索和控制细胞过程 | 第28-30页 |
·生物体系的小分子调控中,分子识别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化学基础研究 | 第30页 |
·生命科学中有机化学发展前沿及研究热点 | 第30-31页 |
·以磷为中心的天然活性小分子的改造 | 第31-32页 |
·博士论文的设计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32-34页 |
·博士论文的设计思路 | 第32页 |
·具体研究内容和方案 | 第32-34页 |
·本研究的创新性 | 第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9页 |
第2章 系列黄酮及其磷酸酯的抗肿瘤作用初步研究 | 第39-57页 |
·前言 | 第39-41页 |
·实验部分 | 第41-43页 |
·仪器设备 | 第41-42页 |
·细胞株 | 第42页 |
·主要试剂 | 第42页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42页 |
·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细胞培养与实验分组 | 第43页 |
·MTT法测定化合物对Hela细胞生存能力的影响 | 第43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43-55页 |
·HF、FP、CR和CP对Hela细胞存活的影响 | 第43-46页 |
·HF、FP、CR和CP对CNE细胞存活能力的影响 | 第46-48页 |
·HF、FP、CR和CP对小鼠成纤维细胞存活的影响 | 第48页 |
·磷酰化的氨基酸对Hela细胞存活的影响 | 第48-49页 |
·CR、CP、CPE和CPI对Hela细胞存活的影响 | 第49-51页 |
·HFF,PFF,HFCl和PFCl对Hela细胞存活的影响 | 第51-53页 |
·CR、CP、CPE和CPI对CNE细胞存活能力的影响 | 第53页 |
·系列黄酮及其磷酰化黄酮抗肿瘤构效关系探讨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第3章 黄酮及磷酰化黄酮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分化和凋亡作用研究 | 第57-93页 |
·前言 | 第57-59页 |
·肿瘤的诱导分化研究已有的工作基础 | 第57-58页 |
·肿瘤治疗与细胞凋亡 | 第58页 |
·TUNEL简介 | 第58-59页 |
·本章研究目的 | 第59页 |
·实验部分 | 第59-65页 |
·仪器设备 | 第59-60页 |
·细胞株 | 第60页 |
·主要试剂 | 第60-61页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61-62页 |
·实验方法 | 第62-65页 |
·细胞培养与实验分组 | 第62页 |
·软琼脂克隆形成率测定 | 第62-63页 |
·增殖细胞比率记数 | 第63页 |
·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周期 | 第63页 |
·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 | 第63-64页 |
·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Heochst33342单染法 | 第64页 |
·Heochst33342/PI双染法 | 第64-65页 |
·结果 | 第65-83页 |
·HF/FP及CR/CP/CPE对Hela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65-66页 |
·HF/FP及CR/CP/CPE对Hela细胞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 | 第66页 |
·增殖细胞比率记数 | 第66-70页 |
·HF、FP、CR、CP和CPE组对Hela细胞的细胞周期影响 | 第70-74页 |
·HF、FP、CR、CP和CPE组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74-83页 |
·HF、FP、CR、CP和CPE组对Hela细胞早期凋亡的检测 | 第77页 |
·Heochst33342/PI双染流式细胞检测凋亡结果 | 第77-80页 |
·TUNEL对Hela细胞凋亡的检测 | 第80-83页 |
·讨论 | 第83-90页 |
·小结 | 第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第4章 黄酮及其磷酰化黄酮对细胞核蛋白表达和细胞信号转导分子事件的研究 | 第93-126页 |
·前言 | 第93-101页 |
·核基质概述 | 第93-95页 |
·核基质结构和功能 | 第93-94页 |
·核基质的组成反映细胞的表型及分化状态 | 第94-95页 |
·PCNA概况 | 第95-96页 |
·PCNA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 第95-96页 |
·PCNA与肿瘤 | 第96页 |
·p21WAF1概况 | 第96-97页 |
·p21WAF1/Cip1/Sdi1的发现和命名 | 第96页 |
·p21的结构和功能 | 第96-97页 |
·p21蛋白在肿瘤演进过程中的作用 | 第97页 |
·cAMP-蛋白激酶信号途径 | 第97-100页 |
·酪氨酸蛋白激酶TPK | 第100页 |
·本章研究的目的 | 第100-101页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101-111页 |
·仪器设备 | 第101-102页 |
·实验试剂 | 第102-103页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103-105页 |
·核蛋白提取试剂Western Blot试剂 | 第103页 |
·Western Blot试剂 | 第103-104页 |
·核基质提取试剂 | 第104-105页 |
·核基质电泳试剂 | 第105页 |
·125IcAMP RIA Kit试剂 | 第105页 |
·细胞培养与实验分组 | 第105-106页 |
·细胞核基质的提取和电泳 | 第106页 |
·细胞核蛋白的提取 | 第106-107页 |
·Western blotting测p21WAF1的表达 | 第107页 |
·PCNA免疫组化技术 | 第107-108页 |
·环腺苷酸(cAMP)的提取和测定 | 第108-110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110-111页 |
·结果 | 第111-119页 |
·HF、FP、CR、CP和CPE对核基质的影响 | 第111-112页 |
·HF、FP、CR、CP和CPE对核蛋白的影响 | 第112页 |
·PCNA蛋白的表达 | 第112-115页 |
·HF、FP、CR、CP和CPE对Hela细胞对p21/WAF1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115-116页 |
·HF、FP、CR、CP、CPE对TPK表达的mRNA的影响 | 第116-119页 |
·讨论 | 第119-121页 |
·结论 | 第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6页 |
第5章 羟基黄酮及其磷酸酯对钙调素-磷酸二酯酶体系和DNA弱相互作用的质谱荧光研究 | 第126-149页 |
·磷酸化黄酮FP干预Ca~(2+)-CaM-PDE-Ⅰ体系相互作用的荧光研究 | 第126-136页 |
·前言 | 第126-128页 |
·cAMP的降解及Ca~(2+)-CaM-PDE-Ⅰ体系 | 第126-127页 |
·体外观察FP对Ca~(2+)-CaM-PDE体系干预研究内容 | 第127-128页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128页 |
·实验方法 | 第128-129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129-132页 |
·FP对Ca~(2+)-CaM-PDE体系作用类型 | 第132-135页 |
·结合常数K的计算 | 第132-134页 |
·作用力类型的确定 | 第134-135页 |
·荧光静态淬灭 | 第135页 |
·小结 | 第135-136页 |
·FP-Ca~(2+)-CaM弱相互作用ESI质谱研究 | 第136-141页 |
·引言 | 第136-137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137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137-140页 |
·结论 | 第140-141页 |
·黄酮及其磷酰化黄酮对DNA荧光研究 | 第141-146页 |
·前言 | 第141页 |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141-142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142-145页 |
·HF和FP对DNA-EB相互作用的荧光研究 | 第142-143页 |
·Scatchard图实验 | 第143-145页 |
·小结 | 第145-146页 |
·结论 | 第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49页 |
第6章 总结 | 第149-151页 |
致谢声明 | 第151-152页 |
附录1 论文图表索引 | 第152-156页 |
附录2 缩略语表 | 第156-159页 |
在学期间发表或接收的学术论文 | 第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