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林米老排木材材性及其变异性研究
前言 | 第1-17页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7-29页 |
·试材采集地情况 | 第17页 |
·试材采集方法及处理 | 第17-18页 |
·样木的基本情况 | 第18页 |
·木材解剖构造测定方法 | 第18-23页 |
·纤维长度和导管长度测定方法 | 第18-20页 |
·试样制作 | 第18页 |
·离析方法 | 第18-19页 |
·测定方法 | 第19页 |
·数据处理 | 第19-20页 |
·纤维宽度、纤维腔径、导管宽度和导管腔径测定方法 | 第20-21页 |
·试样制作 | 第20-21页 |
·测定方法 | 第21页 |
·数据处理 | 第21页 |
·纤丝角测定方法 | 第21-22页 |
·试样制作 | 第21-22页 |
·测定方法 | 第22页 |
·数据处理 | 第22页 |
·组织比量测定方法 | 第22-23页 |
·试样制作 | 第22-23页 |
·测定方法 | 第23页 |
·数据处理 | 第23页 |
·木材化学成分及pH值测定方法 | 第23-26页 |
·试样制备 | 第23页 |
·化学成分及pH值测定方法 | 第23-26页 |
·冷水抽提物含量测定 | 第23页 |
·热水抽提物含量测定 | 第23-24页 |
·1%NaOH抽提物含量测定 | 第24页 |
·纤维素含量测定 | 第24-25页 |
·综纤素含量测定 | 第25页 |
·木素含量测定 | 第25页 |
·半纤维素含量测定 | 第25页 |
·木材pH值测定 | 第25-26页 |
·数据处理 | 第26页 |
·木材物理力学测定方法 | 第26-29页 |
·试样制作 | 第26页 |
·木材物理性质测定方法 | 第26-27页 |
·含水率 | 第26页 |
·密度 | 第26页 |
·吸水性 | 第26页 |
·干缩性 | 第26-27页 |
·湿胀性 | 第27页 |
·木材力学性质测定方法 | 第27-28页 |
·硬度 | 第27页 |
·顺纹抗压强度 | 第27页 |
·冲击韧性 | 第27页 |
·抗弯强度及弹性模量 | 第27页 |
·抗劈力 | 第27-28页 |
·顺纹抗剪 | 第28页 |
·数据处理和统计的项目 | 第28-29页 |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9-76页 |
·木材解剖构造结果与分析 | 第29-59页 |
·木材粗视构造 | 第29页 |
·木材显微构造 | 第29页 |
·木纤维形态及其径向变异 | 第29-38页 |
·木纤维长度径向变异 | 第29-31页 |
·木纤维宽度径向变异 | 第31-32页 |
·木纤维腔径径向变异 | 第32-33页 |
·木纤维双壁厚径向变异 | 第33-34页 |
·木纤维长宽比径向变异 | 第34-35页 |
·木纤维壁腔比径向变异 | 第35-36页 |
·木纤维腔径比径向变异 | 第36-37页 |
·木材纤维形态参数与微纤丝角总平均值 | 第37-38页 |
·木材导管形态及其径向变异 | 第38-45页 |
·导管分子长度径向变异 | 第38-39页 |
·导管宽度径向变异 | 第39-40页 |
·导管腔径径向变异 | 第40-41页 |
·导管双壁厚径向变异 | 第41-42页 |
·导管壁腔比径向变异 | 第42-43页 |
·导管分子长宽比径向变异 | 第43-44页 |
·导管腔径比径向变异 | 第44-45页 |
·木材导管分子形态参数总平均值 | 第45页 |
·木材组织比量及其径向变异 | 第45-50页 |
·木纤维比量径向变异 | 第46-47页 |
·导管比量径向变异 | 第47-48页 |
·轴向薄壁组织比量径向变异 | 第48-49页 |
·木射线比量径向变异 | 第49-50页 |
·组织比量总平均值 | 第50页 |
·木材解剖构造与树龄的相关关系 | 第50-52页 |
·纤维形态与树龄相关关系 | 第50-51页 |
·导管形态与树龄相关关系 | 第51页 |
·组织比量与树龄相关关系 | 第51-52页 |
·木纤维长度和导管分子长度分布频率 | 第52-54页 |
·木纤维长度分布频率 | 第52-53页 |
·导管分子长度分布频率 | 第53-54页 |
·微纤丝角径向变异 | 第54-55页 |
·木材幼龄材与成熟材 | 第55-59页 |
·木材幼龄材与成熟材的划分 | 第55-56页 |
·木材幼龄材与成熟材解剖性质比较 | 第56-59页 |
·木材幼龄材与成熟材纤维形态比较 | 第56-57页 |
·木材幼龄材与成熟材导管形态比较 | 第57-58页 |
·木材幼龄材与成熟材组织比量比较 | 第58页 |
·木材幼龄材与成熟材解剖性质方差分析 | 第58-59页 |
·木材化学性质结果与分析 | 第59-69页 |
·木材化学成分含量与pH值测试结果 | 第59-60页 |
·木材抽提物 | 第60-63页 |
·冷水抽提物 | 第60-61页 |
·热水抽提物 | 第61-62页 |
·1%NaOH抽提物 | 第62-63页 |
·木材主要成分 | 第63-66页 |
·纤维素 | 第63-64页 |
·综纤维素 | 第64-65页 |
·木素 | 第65-66页 |
·半纤维素 | 第66页 |
·木材pH值 | 第66-67页 |
·木材化学成分在树干高度和不同株间方差分析 | 第67-69页 |
·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结果与分析 | 第69-76页 |
·木材物理性质 | 第69-72页 |
·物理性质试验结果 | 第69-70页 |
·年轮宽度 | 第70-71页 |
·吸水性 | 第71-72页 |
·密度 | 第72页 |
·干缩湿胀性 | 第72页 |
·木材力学性质 | 第72-74页 |
·硬度 | 第72-73页 |
·抗劈力 | 第73页 |
·顺纹抗剪 | 第73-74页 |
·抗弯强度与抗弯弹性模量 | 第74页 |
·冲击韧性 | 第74页 |
·顺纹抗压强度 | 第74页 |
·木材弦向(面)与径向(面)力学强度之间的关系 | 第74页 |
·木材的品质系数 | 第74-76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76-79页 |
·木材纤维形态 | 第76页 |
·木材导管形态 | 第76-77页 |
·木材组织比量 | 第77页 |
·木材幼龄材与成熟材划分 | 第77页 |
·木材化学性质及pH值 | 第77-79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7页 |
图版Ⅰ | 第87-88页 |
图版Ⅱ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