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1 绪论 | 第12-25页 |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 ·有关概念界定 | 第15-18页 |
| ·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 | 第15-16页 |
| ·对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的界定 | 第16-18页 |
|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18-22页 |
|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 第18-20页 |
|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 第20-22页 |
| ·本文研究内容、结构与方法 | 第22-25页 |
| 2 离层次人力资派开发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5-36页 |
|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有关理论 | 第25-27页 |
|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 第25-26页 |
|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 第26-27页 |
| ·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理论 | 第27-30页 |
| ·人口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 第27-28页 |
| ·人力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 第28-30页 |
| ·教育与经济基本关系的有关理论 | 第30-32页 |
| ·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 第30-31页 |
|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 第31页 |
| ·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关系 | 第31-32页 |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32-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3 离层次人力资源开发的环境分析 | 第36-55页 |
| ·经济全球化为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充分的国际背景 | 第36-37页 |
| ·全球化进程加快产生“无国界经济” | 第36页 |
| ·“国际人”受到重视 | 第36-37页 |
| ·我国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 | 第37页 |
| ·知识经济对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的深远影响 | 第37-40页 |
| ·知识经济兴起使人力资本成为稀缺要素 | 第37-38页 |
| ·“知识人”开发战略成为共识 | 第38-39页 |
| ·知识经济对我国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提出迫切要求 | 第39-40页 |
| ·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的客观要求 | 第40-49页 |
| ·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巫需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回应 | 第40-42页 |
| ·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要求提升人力资本 | 第42-45页 |
| ·严峻的劳动力就业形势向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提出要求 | 第45-47页 |
| ·我国家庭日益增长的教育和学习需求为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微观动力 | 第47-49页 |
| ·各国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取向可以参考和借鉴 | 第49-50页 |
| ·我国近年来的政策导向为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 第50-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4 我国人力资源现状及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5-82页 |
| ·我国人力资源现状和主要问题 | 第55-68页 |
| ·人口基数庞大且增长迅速 | 第55-57页 |
| ·人口素质偏低 | 第57-59页 |
| ·行业、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 第59-62页 |
| ·城乡、地区之间发展失衡 | 第62-64页 |
| ·高层次人力资源严重匾乏 | 第64-68页 |
| ·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等教育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 第68-81页 |
| ·教育投入和供给不足 | 第68-72页 |
|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 第72-73页 |
| ·高等教育资源地区差异较大 | 第73-76页 |
| ·培养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 第76-77页 |
| ·高等院校管理、创新能力不强 | 第77-81页 |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 5 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的主渠道 | 第82-102页 |
| ·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方式和途径 | 第82-85页 |
| ·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是人力资本投资 | 第82-83页 |
| ·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人力资本投资的高度追加 | 第83-85页 |
| ·高等教育在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优势地位和不可控因素 | 第85-89页 |
| ·高等教育是造就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环节 | 第85-86页 |
| ·高等教育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 第86-87页 |
| ·高等教育在开发高层次人力资源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 第87-88页 |
| ·高等教育在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不可控因素 | 第88-89页 |
| ·研究生教育与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不可分的密切联系 | 第89-93页 |
| ·研究生教育的内涵表明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 第89页 |
| ·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以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为主要内容 | 第89-90页 |
| ·研究生教育的特征决定了其在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中具有最直接的作用 | 第90-93页 |
| ·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对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的作用和贡献 | 第93-101页 |
| ·培养了大批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 第93-98页 |
| ·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和知识创新 | 第98页 |
| ·建成了一批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的高层次人才基地 | 第98-10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 6 研究生教育制度创新 | 第102-116页 |
| ·构建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的公共治理模式 | 第102-104页 |
| ·建立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充分的现代大学制度 | 第104-106页 |
| ·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 第104-105页 |
| ·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具体办法和途径 | 第105-106页 |
| ·建立社会参与机制 | 第106-111页 |
| ·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制度 | 第111-115页 |
| ·研究生教育经费筹措体制的沿革 | 第111-113页 |
| ·改革和创新研究生教育经费筹措体制 | 第113-114页 |
| ·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制度的主体分析 | 第114页 |
| ·实行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 第114-11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 7 研究生教育发展对策 | 第116-142页 |
| ·科学确定研究生教育发展规模 | 第116-122页 |
| ·以BP模型对研究生教育发展规模进行预测的可行性分析 | 第116-117页 |
| ·对BP网络模型结构和数据的确定 | 第117-119页 |
| ·基于MATLAB 5.3的BP网络模型运算 | 第119-122页 |
| ·对BP模型运算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第122页 |
| ·办好研究生院,培养高质量的博士 | 第122-124页 |
|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形成研究生培养的核心竞争力 | 第124-126页 |
| ·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发挥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支柱作用 | 第126-127页 |
| ·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促进协调、稳定发展 | 第127-128页 |
| ·基于RAGA的PPE模型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 第128-137页 |
| ·建立投影寻踪模型(PP)进行研究生培养质量综合评价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 第128-130页 |
| ·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过程(RAGA) | 第130-135页 |
| ·对RAGA的PPE模型的分析与评价 | 第135-137页 |
| ·创建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实现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新突破 | 第137-1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0-142页 |
| 结论 | 第142-144页 |
| 注释 | 第144-1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6-15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0-151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51-152页 |
| 致谢 | 第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