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绪论 | 第1-19页 |
|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当前国内外平轮检测设备所运用动态检测技术现状 | 第10-17页 |
| ·噪声检测法 | 第11页 |
| ·图象检测法 | 第11页 |
| ·电信号检测法 | 第11-12页 |
| ·振动加速度检测法 | 第12-13页 |
| ·功率倒频谱法 | 第13页 |
| ·剪应力检测法 | 第13-14页 |
| ·枕上压力式检测法 | 第14页 |
| ·位移检测法 | 第14页 |
| ·多点式轨腰压缩法 | 第14-17页 |
| ·具体任务和指标 | 第17页 |
| ·课题任务 | 第17页 |
| ·技术指标 | 第17页 |
| ·系统的性能指标 | 第17页 |
| ·论文内容安排和意义 | 第17-19页 |
| 第2章 车轮扁疤检测的理论基础 | 第19-27页 |
| ·扁疤动力学研究 | 第19-23页 |
| ·车轮扁疤冲击过程及其临界速度 | 第19-21页 |
| ·低速时的冲击速度 | 第21-22页 |
| ·高速时的冲击速度 | 第22-23页 |
| ·运用能量推导扁疤深度计算 | 第23-26页 |
| ·当低速时冲击能量 | 第23-24页 |
| ·当高速时冲击能量 | 第24-25页 |
| ·运用MATLAB仿真能量与速度的关系 | 第25-26页 |
| ·结论 | 第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运用小波变换对平轮进行分析 | 第27-47页 |
| ·小波变换的发展进程及应用范围 | 第27-28页 |
| ·小波变换的基本理论 | 第28-32页 |
| ·小波函数 | 第28-29页 |
| ·连续小波变换 | 第29-30页 |
| ·二进小波变换 | 第30-31页 |
| ·尺度参数对小波变换的影响 | 第31-32页 |
| ·小波变换的优点 | 第32-33页 |
| ·运用传统的付立叶变换对平轮信号进行分析 | 第33-35页 |
| ·运用小波变换分析平轮信号 | 第35-38页 |
| ·小波包能量特征提取 | 第38-46页 |
| ·小波包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38-39页 |
| ·小波包能量特征的提出 | 第39-41页 |
| ·小波包分解的Matlab仿真进一步研究平轮信号 | 第41-44页 |
| ·位置补偿原理: | 第44-45页 |
| ·补偿前后进行比较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4章 DSP原理及其在本课题中的应用 | 第47-60页 |
| ·DSP介绍 | 第47-51页 |
| ·DSP技术总述 | 第47-49页 |
| ·选择TMS320VC5410原因 | 第49-51页 |
| ·DSP在本课题中的应用 | 第51-59页 |
| ·采集部分主要原理 | 第51-53页 |
| ·信号采集的具体实现 | 第53-56页 |
| ·运用DSP采样的仿真和实际运行的结果 | 第56-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5章 平轮系统组成结构、原理及软、硬件实现 | 第60-68页 |
| ·平轮探测设备构成及工作原理 | 第60-62页 |
| ·构成 | 第60-61页 |
| ·平轮检测的工作原理 | 第61-62页 |
| ·加速度传感器及电荷放大板原理 | 第62-63页 |
| ·运用DSP进行A/D采样 | 第63-64页 |
| ·平轮检测的数据处理具体算法及流程 | 第64-67页 |
| ·数据处理算法 | 第64-65页 |
| ·平轮检测的数据处理具体流程 | 第65-66页 |
| ·平轮判断的结果在上位机的显示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6章 平轮设备的测试与分析 | 第68-78页 |
| ·本课题检测平轮方案配置 | 第68页 |
| ·实验数据分析 | 第68-77页 |
| ·青岛数据分析 | 第68-71页 |
| ·上海地铁数据分析 | 第71-74页 |
| ·运用DSP采样、平轮检测处理程序在哈尔滨威克实验室实验 | 第74-76页 |
| ·运用DSP采样、平轮检测处理程序新香房实验基地进行检验 | 第76-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结论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附录 | 第84-90页 |
| 创新说明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