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导言 | 第7-10页 |
| 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起步阶段的统筹兼顾思想及其经验教训 | 第10-31页 |
| (一) 统筹兼顾思想的提出及历史背景 | 第10-16页 |
| 1、统筹兼顾思想的提出 | 第10-13页 |
| 2、统筹兼顾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 | 第13-16页 |
| (二) 统筹兼顾思想的基本内容 | 第16-22页 |
| 1、统筹兼顾的目的 | 第16-17页 |
| 2、统筹兼顾的途径和方法 | 第17-21页 |
| 3、统筹兼顾思想的历史地位 | 第21-22页 |
| (三) 统筹兼顾思想提出后实践中的失误 | 第22-25页 |
| 1、重积累,轻消费,忽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 第23页 |
| 2、重公平,轻效率,挫伤群众生产经营积极性 | 第23-24页 |
| 3、重重工业,轻农业和轻工业,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失调 | 第24-25页 |
| (四) 统筹兼顾思想在实践中失误后的部分纠正 | 第25-31页 |
| 1、协调好国民经济的各项比例关系 | 第26-27页 |
| 2、按农、轻、重的次序安排经济计划 | 第27-28页 |
| 3、解决农业方面的严重平均主义问题 | 第28-31页 |
| 二、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对统筹兼顾思想的恢复与发展 | 第31-41页 |
| (一) 邓小平对统筹兼顾思想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 第31-34页 |
| 1、要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 第31-32页 |
| 2、以生产力发展为中心任务,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公平 | 第32-33页 |
| 3、现代化建设各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 | 第33-34页 |
| (二) 邓小平对统筹兼顾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 第34-41页 |
| 1、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面建设、全面发展 | 第36-37页 |
| 2、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相统一 | 第37-38页 |
| 3、坚持速度、比例和效益相统 | 第38页 |
| 4、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 第38-39页 |
| 5、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 第39页 |
| 6、先富带后富,共同富裕 | 第39-41页 |
| 三、新世纪统筹兼顾思想的新发展 | 第41-52页 |
| (一) “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 第41-43页 |
| 1、党对对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的经验总结的结果 | 第42页 |
| 2、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迫切需要 | 第42-43页 |
| 3、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 第43页 |
| (二) 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时代特质 | 第43-45页 |
| 1、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 | 第43-44页 |
| 2、“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时代特质 | 第44-45页 |
| (三) 更加注重坚持统筹兼顾的重要意义 | 第45-47页 |
| 1、坚持统筹兼顾,是执政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 | 第45-46页 |
| 2、加强统筹兼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迫切需要 | 第46-47页 |
| 3、坚持统筹兼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 第47页 |
| (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 第47-52页 |
| 1、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7-48页 |
| 2、思考与对策 | 第48-52页 |
| 结束语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后记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