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国际法论文--国际经济法论文--国际税法论文

国际避税地法律问题研究

绪论第1-10页
第1章 国际避税地概述第10-18页
 1.1 国际避税地的定义第10-12页
  1.1.1 关于国际避税地定义的不同观点第10页
  1.1.2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国际避税地的定义第10-11页
  1.1.3 本文所采用的定义第11-12页
  1.1.4 国际避税地与国际离岸中心的关系第12页
 1.2 国际避税地的种类第12-13页
  1.2.1 按是否完全无税收的划分第12-13页
  1.2.2 按不同税制的划分第13页
  1.2.3 按地区类型的划分第13页
 1.3 国际避税地形成的原因分析第13-15页
  1.3.1 政治和经济原因第14页
  1.3.2 历史原因第14-15页
  1.3.3 税收制度原因第15页
 1.4 对国际避税地的评价第15-16页
  1.4.1 国际避税地积极作用第15-16页
  1.4.2 国际避税地消极作用第16页
 1.5 小结第16-18页
第2章 国际避税地功能中的法律问题第18-34页
 2.1 国际避税地离岸经营功能中的法律问题第18-22页
  2.1.1 离岸公司的一般用途第19-20页
  2.1.2 离岸经营功能中的法律问题第20-22页
 2.2 国际避税地离岸金融功能中的法律问题第22-28页
  2.2.1 离岸金融第22-23页
  2.2.2 离岸金融中心第23页
  2.2.3 对国际避税地上的离岸金融中心的功能第23-26页
  2.2.4 与离岸金融功能相关的法律问题第26-28页
 2.3 设立在国际避税地上控股公司的法律问题第28-32页
  2.3.1 控股公司的定义第28-29页
  2.3.2 控股公司的用途第29-31页
  2.3.3 设立在国际避税地上控股公司的法律问题第31-32页
 2.4 在国际避税地上信托行为中的法律问题第32-34页
第3章 国际组织对国际避税地的认定标准第34-45页
 3.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避税地的认定第34-35页
  3.1.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介第34页
  3.1.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避税地的认定第34-35页
 3.2 金融特别行动组对国际避税地的认定第35-38页
  3.2.1 金融特别行动组简介第35-36页
  3.2.2 金融特别行动组对国际避税地认定第36-38页
 3.3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国际避税地认定第38-44页
  3.3.1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介第38页
  3.3.2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国际避税地的认定标准及其依据第38-40页
  3.3.3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有害性税收优惠区认定标准第40-43页
  3.3.4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国际避税地认定的法律问题第43-44页
 3.4 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国际避税地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第45-60页
 4.1 我国境内企业对国际避税地的利用第45-50页
  4.1.1 内资企业对国际避税地的利用第45-48页
  4.1.2 外资企业对国际避税地的利用第48-50页
 4.2 我国关于国际避税地的现行立法第50-57页
  4.2.1 对利用国际避税地进行转移定价的法律规制第50-53页
  4.2.2 对利用国际避税地进行洗钱行为的法律规制第53-57页
 4.3 我国针对国际避税地应采取的法律对策第57-60页
  4.3.1 对外商投资企业应采取的法律对策第57-58页
  4.3.2 对国际避税地相关法律问题应采取的立场及设想第58-60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研究生履历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镜城之像 银幕之花--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下一篇:面向CIMS的钢铁企业生产调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