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化学法制备纳米α-Fe2O3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8-19页 |
·超声化学的发展历史 | 第8-9页 |
·超声波的应用 | 第9-13页 |
·超声在电化学方面的应用 | 第9页 |
·超声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 | 第9页 |
·超声在水处理中的作用 | 第9-10页 |
·超声在分离提取中的应用 | 第10页 |
·超声在纳米材料制备方面的应用 | 第10-13页 |
·纳米材料制备方法 | 第13-15页 |
·化学气相法 | 第13页 |
·化学沉淀法 | 第13-14页 |
·水热合成法 | 第14页 |
·溶胶—胶体法 | 第14页 |
·乳液法 | 第14-15页 |
·辐射合成法 | 第15页 |
·微波—溶胶—凝胶法 | 第15页 |
·蒸发法 | 第15页 |
·电解法 | 第15页 |
·微乳液法(反胶团法) | 第15页 |
·模板法 | 第15页 |
·纳米粒子团聚现象的产生及消除机理 | 第15-18页 |
·纳米粉体制备过程中团聚的产生原因 | 第15-17页 |
·防止纳米粉体中聚集体生成的一般方法 | 第17-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部分 超声波化学法制备纳米氧化铁粉体原理 | 第19-33页 |
·纳米氧化铁制备原理 | 第19-22页 |
·沉淀反应过程机理 | 第19页 |
·α-FeOOH晶核生成过程及基本原理 | 第19-21页 |
·α-Fe_2O_3粒子的生成 | 第21-22页 |
·声场作用机理探讨 | 第22-31页 |
·超声波的基本性质 | 第22-23页 |
·声化学的作用机理 | 第23-29页 |
·影响声空化的因素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部分 超声化学法制备纳米氧化铁粉体工艺研究 | 第33-58页 |
·论文选题依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33-34页 |
·论文选题依据 | 第33页 |
·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33页 |
·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实验主要材料 | 第34页 |
·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34-35页 |
·纳米氧化铁粒子的制备 | 第35-38页 |
·制备反应方程式 | 第35页 |
·合成工艺流程图 | 第35页 |
·实验制备步骤 | 第35-38页 |
·初步实验条件的选择 | 第38-49页 |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 第38-42页 |
·硫酸亚铁浓度对产品的影响 | 第42-43页 |
·pH值的影响 | 第43-44页 |
·氧化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44-45页 |
·氧化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45页 |
·锻烧温度的影响 | 第45-47页 |
·煅烧时间的影响 | 第47-48页 |
·空气流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正交实验 | 第49-53页 |
·正交实验各因素水平的确定及结果 | 第49-50页 |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第50-53页 |
·超声波作用对制备氧化铁粉体的影响 | 第53-57页 |
·试验设计 | 第53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53-55页 |
·声场作用时间对产品的影响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部分 分析检测及产品性能表征 | 第58-65页 |
·原料中硫酸亚铁含量的检测 | 第58-59页 |
·定性试验 | 第58页 |
·定量试验 | 第58页 |
·结果的表示和计算 | 第58-59页 |
·产品表征 | 第59-65页 |
·纳米氧化铁物性数据 | 第59页 |
·干燥失重 | 第59页 |
·铁含量的测定 | 第59-60页 |
·吸油值的测定 | 第60-61页 |
·XRD表征 | 第61-62页 |
·TEM表征 | 第62-63页 |
·DTA图和TG图 | 第63-64页 |
·粉体比表面积(BET)的测定 | 第64-65页 |
第五部分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