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物化学论文

真菌产生的低分子活性物质研究

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7页
缩写词表第17-18页
第一部分 真菌产生的低分子多肽在纤维素降解中的作用第18-58页
 第一章 研究背景第18-34页
  1.1 纤维素的生物降解第18-24页
  1.2 木素降解第24-27页
  1.3 羟基自由基的杀菌活性第27-31页
  1.4 论文的立题依据、可行性分析、研究内容及预期结果第31-34页
 第二章 低分子多肽在真菌中存在的普遍性第34-45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4-37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7-44页
   2.2.1 低分子多肽与 Fe~(3+)作用第37-40页
   2.2.2 真菌中HO·产生的普遍性第40-42页
   2.2.3 低分子多肽对 CMC-Na粘度的影响第42页
   2.2.4 H_2O_2和硫脲对低分子多肽产生羟基自由基的影响第42-44页
  2.3 小结第44-45页
 第三章 低分子多肽在天然纤维素降解中的作用第45-51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5-47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7-50页
   3.2.1 低分子多肽与纤维素酶的协同作用第47-49页
   3.2.2 硫脲及氧气对纤维素氧化降解的影响第49-50页
  3.3 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低分子多肽产生的羟基自由基的抗菌作用第51-58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1-53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3-57页
   4.2.1 Fe~(3+)对细菌的影响第53页
   4.2.2 羟基自由基对大肠杆菌的抑制第53-56页
   4.2.3 羟基自由基对λ噬菌体的抑制第56-57页
  4.3 小结第57-58页
第二部分 真菌产生的低分子抗菌物质研究第58-128页
 第一章 研究背景第58-75页
  1.1 抗生素的研究历史第58-61页
  1.2 微生物药物的筛选及研究方法第61-64页
  1.3 病原菌耐药性的产生及应对策略第64-68页
  1.4 低分子多肽类抗生素研究第68-73页
  1.5 立题依据、研究内容及可行性分析第73-75页
 第二章 菌株筛选与基本性质测定第75-82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75-77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77-80页
   2.2.1 供试菌株产抗菌物质情况第77-78页
   2.2.2 抗菌物质的基本性质第78-80页
   2.2.3 菌种鉴定第80页
  2.3 小结第80-82页
 第三章 抑菌特性第82-94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82-85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85-93页
   3.2.1 AF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野生菌株的MIC和 MBC第85-86页
   3.2.2 AF的抗菌谱第86-88页
   3.2.3 AF对多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第88页
   3.2.4 AF抗性菌的产生检测第88-90页
   3.2.5 AF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影响第90-92页
   3.2.6 AF对植物病害的预防作用第92-93页
  3.3 小结第93-94页
 第四章 发酵条件优化第94-103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94-96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96-101页
   4.2.1 培养基对Penicillium sp.M03产生 AF的影响第96-97页
   4.2.2 氮源对Penicillium sp.M03产生 AF的影响第97页
   4.2.3 碳源对Penicillium sp.M03产生 AF的影响第97-99页
   4.2.4 培养时间对 AF产量的影响第99-100页
   4.2.5 AF发挥抑菌活性的最适温度和 PH值第100-101页
  4.3 小结第101-103页
 第五章 分离纯化第103-112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103-104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104-111页
   5.2.1 Sephadex LH-20分子筛柱层析第104-106页
   5.2.2 HPLC分离第106-108页
   5.2.3 AF1、AF2的 UV-VIS光谱第108-109页
   5.2.4 AF的含糖量及糖组成分析第109-111页
  5.3 小结第111-112页
 第六章 结构解析第112-128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112-113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113-127页
   6.2.1 氨基酸分析第113-116页
   6.2.2 红外光谱测定第116-119页
   6.2.3 AF1、AF2的核磁共振~1H和~(13)C第119-124页
   6.2.4 MALDI-TOF/MS测定第124-127页
  6.3 小结第127-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39页
致谢第139-140页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0-141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维超声、多普勒血流特点及CA125在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下一篇:高频超声在膝关节滑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